课件编号11594902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展开与折叠 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74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五年级,学期,数学,第二,单元
  • cover
第11-12课时: [教学内容] 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的探索活动,了解“什么是展开,什么是折叠”,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2.通过探索活动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建立长方体或正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或正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 正方体和长方体、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3分) (教师拿出一个食品包装盒)问同学们是什么?学生:包装盒 教师: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什么?生:正方体教师向学生演示什么是展开图:请看,像这样沿着棱剪开(放下其中一个面),使这个正方体完全的展开,得到一个六个面互相连接的平面图形,我们叫做正方体的展开图,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会是什么样的?(停顿十几秒) 请2-3名学生说一说你想象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吗?学生会想象出很多图形,教师指出要一起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可向学生提问:“关于展开图你们了解些什么?”“打算在这节课中解决哪些问题?”(板书:规律、特征)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操作,引导学生说出想象的正方体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后面接着鼓励学生动手把想象的展开图剪出来,从而实现体与面的结合。) 二、动手探索,总结规律(25分) 活动一:剪一剪 每位学生拿出一个正方体,试着剪一剪;验证同学们的想象对不对;让剪的快的学生根据剪开的展开图,从前面教具(展开图)中找出与自己剪的一样的贴在黑板上。 在活动时,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要求:(投影出示) ·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六个面互相连接的平面图形。 ·先观察一下黑板,如果你剪的展开图与别的同学重复了,那么你就不用贴了。 ·注意正确使用剪刀,别伤到手。 活动二:找一找 让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展开图有没有重复?(学生贴出来的) 学生可能的作品: 学生可以判断出:1和5两个图形通过反射是同一个图形,4和7两个图形通过旋转是同一个图形。 师追问:“为什么剪出来的展开图形状会不一样呢?” 学生可:剪的方法不同。 师追问:“这些展开图有何相同之处?” 学生可能回答:都由6个正方形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空间与图形的鲜明表象,强化直接感知。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有意识的对展开图进行粘贴,让学生感受正方体展开图的某些规律,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三:折一折 相同的正方体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展开图,让学生再尝试把他们展开的图折回原样。 操作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轮流演示展开与折叠的过程,边折边说,找出展开图上的每个面分别对应正方体上的哪个面。(教师根据要求同步演示,让学生明白,一个折叠,其他人指出展开图上的这个面,是正方体的××面。学生操作、交流、展示。) 小结: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经过反复的展开与折叠(板书课题),知道了展开图上的面(板书:面)与正方体(板书:体)上的面的对应关系(板书:对应)。让学生体会到正方体相对应的两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关系(相隔一个面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的过程,巩固体与面的转换认知,加强感悟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了解寻找对应面的基本方法,然后,上升到由展开图的面想象立体图形的面的对应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0分) 1.判断下面几图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判断,讲清原因,个别不好理解的让学生动手来操作。) 说明:并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