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生机勃勃的土壤 学习目标: 1.会运用材料工具正确的观察周围的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和非生物,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3.知道地球上哪里有土壤,认识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大家好,我是小蚯蚓,我迷路了,你们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吗? 它的家在土壤里。 同学们,土壤里除了小蚯蚓, 还有别的成员吗? 蚂蚁 小草、树 石头、沙子…… 土壤里除了小蚯蚓,还有很多成员,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今天我们一起去小蚯蚓的家进行考察和研究吧! 我们在哪里可以 找到土壤呢? 操场上、花坛里、公园里…… 活动一: 观察周围的土壤 到室外去找一块土地,用木棍或者小铲子挖开土壤,看看土壤里有什么,并把看到的物体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别忘了采集一些土壤样品回来研究哦! ·手套 ·小棍子 ·小铲子 ·放大镜 ·塑料袋 材料超市 安全提示: 3.活动时戴上手套,完成活动之后要及时洗手。 1.不要直接触摸不认识的物体,也不要伤害土壤中的动植物哟! 2.用小棍子、小铲子等尖锐、锋利的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表达交流: 我们在土壤里发现了哪些物体?给它们分类,说一说自己这样分类的理由。 小石子 …… 蚯蚓、蚂蚁…… 小草、大树…… 蚯蚓和蚂蚁都是动物。 小草和大树都是植物。 小石子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 小石子与动物、植物有什么不同? 动物需要吃食物,植物呢? 动物和植物都能生长。 动物和植物都是活的…… 得出结论: 1.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属于生物。生物都能生长、会繁殖,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 2.石子、沙子、瓶盖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 3.土壤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和非生物。 调查: 哪里有土壤? 找一找,地球上还有哪里有土壤,这些土壤中还有哪些生物。 地球的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土壤。土壤孕育了生机勃勃的植物,植物又供养了种类繁多的动物。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谢 谢生机勃勃的土壤 【教学分析】 “土壤”作为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一切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它与大气、水、生物和岩石共同组成了“地球家园”。本课从“寻找土壤”开始,引领学生运用简单的工具挖一挖、翻一翻,和土壤亲密接触,在接触中自然发现土壤中的物体,有的“会动”,有的“不会动”,进而在比较中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之后的调查“哪里还有土壤”经历,则拓宽学生对土壤的认知,皑皑的白雪下,高耸的山脊,和缓的丘陵,无垠的平原,地球陆地表面几乎都有土壤,土壤中则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生物,意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建立“地球家园”的概念。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土壤中生长着小草、大树、蚂蚁、蜗牛等植物和动物,能较为容易地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拥有朴素的“生命”认知,部分学生还会用列举的方式简单描述生物的特点,例如蚂蚁和蜗牛都会动,是动物,但尚不能从动物和植物两个类别上去概括生物的特点,且缺乏使用规范、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在对于土壤本身的认知上,学生往往会以为土壤仅存在农田里、公园里或者山坡上,而道路下、房子下等等被覆盖的陆地表面则没有土壤,还有学生会认为建筑用的沙子也是土壤,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予以恰当引导。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文字、图画等方法描述土壤中物体的特点。 2.能利用比较的方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物的特征。 3.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知道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土壤。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的土壤及土壤中的物体进行观察,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描述生物的特征,知道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土壤。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学校附近的土壤、手套、小棍子、小铲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