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实验指导(1-4单元) 实验一:近视眼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近视眼的成因 【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等。 【实验过程】 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实验结论】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注意事项】: 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2、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实验二:模拟鼓膜振动的实验(听觉的形成实验)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对着纸筒说话时,棉球会被弹起;说话声音越大,棉球被弹起越高。 【实验结论】 说明对着纸筒说话时,橡皮膜在振动;说话声音越大,橡皮膜振动幅度越大。 (实际上,在此实验中,纸筒用来模拟外耳道,橡皮膜用来模拟鼓膜,通过棉球的振动使得橡皮膜的振动更明显。) 推想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实验三:测一测反应速度 【实验目的】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比较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实验材料:尺子【实验步骤】 (1)学生2人一组,一名为测试者,另一名为受测者。 (2)测试者手握尺子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测者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刻度为0的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 (3)测试者一旦松开手,受测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记下夹住尺子的刻度。 (4)小组成员轮流测试,每人至少测试3次。注意事项: ①同学间密切配合,认真记录。 ②测量时,关闭教室里的电风扇,保证教室内无风。 ③测试者要让尺子竖直自由落下,受测者的肘关节要固定在自己的桌子上、防止手臂上抬或下移去夹尺子,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④受测者夹住尺子后,读取手指上侧对应的数值。 【实验现象】有的学生夹住尺子时的刻度值小,有的学生夹住尺子时的刻度值大。 【实验结论】夹住尺子时的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不同人的反应速度不同;反应速度随实验次数的大量增加而逐渐加快。 实验四:制作简易电磁铁 【活动目标】学会制作简易电磁铁 【活动材料】铁钉、导线(选择稍微硬些容易定型的导线)、曲别针、干电池。 【活动过程】 (1)在铁钉上按同一方向缠绕导线20圈(匝)左右或更多。 (2)将导线两端分别连接在电池的两极,尝试用钉帽一端吸引曲别针。 (3)比较不同的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个数。 (4)观察:断电后电磁铁还有没有磁性。 (5)得出结论: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实验五:电磁铁有磁极吗 【我的猜想】电磁铁有磁极 【实验材料】自制电磁铁(电池盒、电池、导线、开关、铁钉)、大头针、小磁针。 【实验方案】 (1)通电后,分别用电磁铁的两端和中间吸引大头针,比较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通电后,将电磁铁的两端分别靠近小磁针的两极,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 (注意:电磁铁不能长时间通电,测试结束后要及时断开电源!) 【实验现象】 (1)电磁铁两端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多,中间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少。 (2)将钉尖靠近小磁针的N极时相吸,靠近小磁针的S极时相斥; 钉帽靠近小磁针的S极时相吸,靠近小磁针的N极时相斥。 【实验结论】电磁铁有南极和北极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实验六:电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