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50975

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第六单元18.1《游褒禅山记》 课件(39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13293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中职,拓展,模块,第六,单元
  • cover
(课件网)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晚年自号半山老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作者简介 因为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晚年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 半途而返的游览 流芳千古的美文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1、哪几段记游? 2、哪几段主要是议论? 第1、2段记游 第3、4段议论 第5段是补记 听读课文 现名 原名 仆碑 音谬 第一段 研读课文 介绍褒禅山概况。———记叙 现名 原名 仆碑 音谬 前洞 后洞 窈 寒 深 出 洞 平 记游者众 好游者 不能穷 第一段 第二段 研读课文 悔 第三段的议论与第二段何处照应?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结论:尽吾志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第三段:游华山洞的心得。 ———议论 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有物 思考:三者的内在联系? 你的志、力、物是什么 成长路上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第四段的议论与第一段何处照应 结论:深思慎取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 记叙 议论 游华山洞的心得 借仆碑抒发感慨 褒禅山命名的由来 游洞的经过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舍:名作动,筑舍定居。 址:山脚。 卒:死。 名:名作动,命名。 者……也:表判断。 第一段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以:因为。 乃:表判断,是。 阳:山南水北。 仆:倒。 盖:大概,解释原因。 第一段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侧:从旁边,名作状。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穷:穷尽。 第二段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第二段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 见:名作动,见到的景象。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怠:懈怠。 且:将要。 俱:一起。 十一:十分之一。 至:动作名,到的人。 第二段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方:当,正在。 明:形作动,照明。 其:助词,无义。 或:有人。 咎:责怪。 其:自己。 极:尽情享受。 夫(fú):那。 第二段 褒禅山方位图 慧空禅院 慧空禅院 后洞 华山洞 (华阳洞、前洞) 泉水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