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66217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课件

日期:2025-10-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7959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华师大,历史,第五,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课件
  • cover
课件48张PPT。第五分册中国近代史1840年1919年194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第一单元 天朝的危机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连续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催生了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率领太平军,纵横十数年,横扫大清王朝半壁江山。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刺激下,洋务派以“自强”、“求富”相号召,开展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步履蹒跚的近代化之路。第一单元单元主线:内忧与外患内容要点:两次鸦片战争(外患) 太平天国运动(内忧) 洋务运动 在内忧与外患刺激下的反应第一课考纲要求: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B); (2页1、2自然段)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A); (3页1自然段)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B); (3页3自然段) 《南京条约》的影响(C) (4页1、2、3自然段和5页1、2自然段)鸦片战争 (1840-1842)国际: 国内:虎门销烟清朝战败 被迫签定 《南京条约》 (1842年)结果背景直接原因(导火线)对华影响割地 赔款 开埠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租地建屋社会性质变化 经济结构变化 社会矛盾变化 革命任务变化 历史分期变化 社会思潮变化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对外 社会背景 时间 地点 人物 过程 意义 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武力侵华的开端。战争的胜负显现了中西社会发展的差距,也击碎了中国人的“天朝上国”迷梦。 《南京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也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自此,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境地;也不可否认鸦片战争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香港》 (1)诗中的“我”、“母亲”、“海狮”各指什么? “我”指香港,“母亲”指祖国———中国,“海狮”指英国 (2)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该诗既唱出了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有颂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意在唤起民众,共同抗击外侮,兴我中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2、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试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种观点。 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把中国拉向近代化。鸦片战争确实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但这只是战争的客观影响,并非侵略者的本意;而且战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文明是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为代价的。这种观点没有正确区分战争发动者的本意与战争的客观影响。 1、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块浮雕是虎门销烟图(如下图),这一安排的意义在于该事件 A.揭开近代国人奋起抗外辱序幕 B.成功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 C.弘扬林则徐学习西方远见卓识 D.告诫后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2、观察右图,《南京条约》中英国割占的中国领土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①②③④3、判断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领土主权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中国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显著变化 D.人民肩负的历史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