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89687

1.3 水是常用的溶剂 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5358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常用的,用的,溶剂,同步,课时,练习
    3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 1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在生活中我们知道这样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上述事实①②③分别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主要与     、  、      三个因素有关。 2.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知识点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3.(2019温州)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4.如图所示,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都加入某固体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    (填字母,下同)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5.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中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蒸发溶剂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6.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7.下列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 B.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不能实现转化 C.增加溶质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8.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加入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 9.室温时,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做如图所示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所得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 B.浓度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10.能证实20 ℃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 A.降温到10 ℃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 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 ℃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 ℃时,向上述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11.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乙溶液可能有晶体析出 D.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1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13.现有60 ℃的不饱和食盐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 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②溶液中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1)在该不饱和食盐溶液中加少量食盐至恰好饱和,不变的量有    。 (2)将该不饱和食盐溶液恒温蒸发至恰好饱和,不变的量有    。 (3)将该不饱和食盐溶液降温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