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章末检测 一、单选题(共23题;共46分) 1.江苏省大丰市的沿海地区保护的动物是( ) A. 熊猫 B. 麋鹿 C. 金丝猴 D. 蟒蛇 2.保护动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C. 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D. 把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 3.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植物是( ) A. 桫椤 B. 油松 C. 珙桐 D. 苏铁 4.广东沿海地区为了保护红树林、海龟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这种措施属于( ) A. 易地保护 B. 就地保护 C. 法制教育和管理 D. 开发和利用 5.我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有( ) A. 大熊猫、人参 B. 野马、白鳍豚 C. 野骆驼、野羊 D. 新疆虎、野马 6.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 环境污染 B. 乱砍滥发 C. 疯狂捕杀 D. 生物入侵 7.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着威胁,不少动物已经绝种或是面临绝种的危险,其原因不是( ) A.人类繁殖过快 B.人们无节制地砍伐森林 C.人们乱捕滥杀动物 D.人们在草地上过度放牧 8.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将野生岩鸽逐渐培育出信鸽、观赏鸽、肉食鸽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 江豚的数量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一旦江豚灭绝,人类的损失在于整个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 D.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9.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 ) A. 加大人工栽培和养殖力度 B. 就地保护 C.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 迁地保护 10.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 B. 偷猎和过度放牧 C. 栖息地的丧失 D. 自然条件的恶化 11.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药物都取自于野生的动物、植物,这些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潜在价值 B. 间接价值 C. 直接价值 D. 观赏价值 12.下列哪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①乱捕乱杀、乱砍乱伐 ②发展生态农业 ③围湖造田 ④生物入侵 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⑥环境污染 A. ①③ B. ②⑤ C. ②④ D. ④⑥ 13.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羊绒比黄金还贵,栖息在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现存数量极少.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 草原过度开发 B. 修建青藏铁路 C. 高原缺氧 D. 不法分子偷猎 14.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的是( ) A. 净化环境 B. 涵养水源 C. 提供药物的原材料 D. 调节气候 15.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分别属于( ) A.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 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 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建设 1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觉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环境 B. 不买野生生物及制品 C. 坚决抵制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做法 D. 野生生物营养价值高,大力提倡食用 17.为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 B. 不经论证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C.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D. 对某些野生濒危物种进行易地保护 18.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继续学习,不断探索,理智地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膨胀 B. 西部大开发中,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可改善生态环境 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我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 19.蟾酥是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干燥后可以入药.从多样性的价值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