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 第 18 课 运动小健将———图表的制作 课型或模块 WPS 表格 学校 班级 五年级 执教人 性别 年龄 职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图表的作用(2)了解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特点(3)会创建柱形图、折线图、饼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教材自习、看示范操作、上机实践,掌握创建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的方法。 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增强热爱运动的良好情感。 增强将 WPS 表格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体验 WPS 表格图表直观呈现数据的特点,感受利用 WPS 表格图表分析数据的便捷。 教学重点 图表的创建方法 教学难点 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的合理运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第 18 课的内容,此内容是学生已学习统计数据、整理数据之后的一节课,教材以“分析运动成绩”为主线学习柱形图、折线图及饼图的创建方法。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 WPS 表格的数据计算和整理的方法,对直观的实物和图形比较感兴趣,乐于运用 WPS 表格去加工数据,对数据处理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知道如何分析数的关系和发展趋势。由于学生对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学生对图表的理解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行,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区分不同图表的作用和为题目选择合适的图表。 教学策略 本课以“做中学”为指导思想,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范例教学法,以“分析运动成绩”的活动为主线,学习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创建方法。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任务来开展教学:基础任务“比较跳绳成绩”解决图表的作用和创建方法,学习新知; 巩固任务“比较练习和投票成绩”解决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各自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巩固强化新知;综合应用任务“比较跳远成绩”强调图表的合理运用,学以致用。学生可以通过教材自学,也可以通过上机实践、小组互助互学、问老师等方法进行学习。为此本课设计了“情境引入———新授知识———巩固新知———综合应用———课堂小结”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电子教室、微课视频、练习素材、教学 PPT ( 1 )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引言:为了在学校趣味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我们的同学都非常积极地锻炼身体,每天坚持训练,大家都想当运动小健将呢!现在他们特别想知道,大家的运动成绩怎么样了?例如,哪个小组最厉害,哪个项目进步了,哪个项目退步了,哪个选手的票数过半? 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这些同学分析分析运动成绩。 比对表格与图表,介绍图表:图表可以直观地呈现表格中的数据。 明确学习内容:一、柱形图的制作 二、折线图的制作 三、饼图的制作 观察、对比聆听、思考记忆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引入主题,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新知 (一)柱形图的制作 演示如何将表格数据转换成柱形图 布置任务以:打开“趣味跳绳成绩榜”文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创建柱形图。 巡视指导 小结创建柱形图的操作步骤:(1)选定数据区域 (2)单击“插入”(3)单击“全部图表”(4) 单击 “柱形图”(5)选择图表样式(6)单击“插入”。 讲解小技巧:图表的缩放、删除、移动 分析图表,校对答案。 (二)折线图的制作 聆听、思考、 让学生自学, 先试后导,先做再小结方法,让学生感知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领会 上机实操 聆听、思考 回答问题 聆听、思考 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 从已知引入新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 养 学生看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出示题目:“练习成绩记录表”,表中记录的是这些同学在一个星期之内,每天练习踢毽子、接力投篮、趣味跳绳和夹玻璃珠的成绩。我们要找出进步最快的项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