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式“点心” 【学情分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正处在“玩不够”的年龄段,他们活泼好动,思想无拘无束,具有惊人的想象力,但相对的,他们自制力差,对事物的注意不能持久,且动手能力较弱。 【教学思路】 《花式点心》是一年级第一册的一节造型 表现课。本课设计旨在改变教师的“主角”地位,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依据教材内容,结合一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爱玩的天性,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法,让学生扮演小小点心师,了解各种点心的款式,学习彩泥的基本制作方法,大胆进行造型练习,进行大胆创新,并为自己设计制作的花式“点心”取名,体验当一名快乐的小小点心师来展开彩泥制作为课堂显性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为课堂隐性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艺术、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目标】 1. 学习搓、团、捏、拉、压和接等泥塑的基本方法,用彩泥表现各种“小点心”,体验材料的美感。 2.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使学生从制作中学会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 4. 培养学生对泥塑活动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重点:简单的“点心”造型、色彩的搭配。 【教学难点】 难点:造型的变化。 【教学方法】 游戏法 讨论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师)课件、 点心实物、 彩泥作品 、彩泥、纸盘等 (生)彩泥、 垫板、剪刀等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送礼物(各式点心) 通过闻、猜、观察、品尝 ,了解点心。(板书课题) 2.结合课件,图片及点心实物,引出点心的概念,简单介绍“点心文化”,并让学生简单介绍有关点心的一些知识或趣闻 (相传东晋时期有一大将军,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点,派人送往前线,慰劳战士,以表“点点心意”。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并一直沿用至今。经过数千年点心师傅们的不断创新,点心的基本形态也丰富多彩,造型逼真,例如有几何形、象形、自然型等等。) 3.小结:点心因其色香味俱全,成为人们特别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食物。 (2)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请一个学生戴上厨师帽,扮演糕点师傅,吸引学生注意力。 2.出示彩泥点心作品,欣赏,分析彩泥做的点心的美感。 (三)探究泥塑方法。 1.送出第二件礼物———厨师帽,让我们一起来当当小小点心师。 2.鼓励学生动手玩玩手中的彩泥,上台演示。交流归纳出搓、团、压、拉等制作方法。 (1)小师傅们小组交流下,彩泥制作有哪些方法呢? (2)汇报交流结果,并上台展示。 3.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样子“香甜”的“点心”(色彩搭配及表现技法), 大胆创新地制作出形状各异的花式“点心”。 (1)分析造型:外形可以是几何形的、小动物造型、爱心造型、小星星造型、鲜花造型等。 (2)分析色彩搭配:应白色、粉红、朱红、咖啡色、奶白、淡紫色等为宜。 (3)如何给“点心”进行装饰(在装饰方面应用上圆点大小的变化、粗细不同波浪线等进行装饰) (四)尝试创作 1.提出作业要求:用彩泥合作完成几个好看富有创意的花式“点心”。(学生制作同时播放各式点心图片及同龄学生制作的花式“点心”作品,并把做好的作品放在展台即时点评。 2. 给自己做的“点心”取个好听的名字。 3.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在垫板上作业,保持衣服和桌面的整洁。 (五)作业展评 1.作品摆在展台,学生围坐在四周,进行作品点评。 2.选出优胜者并颁奖。 (六)拓展延伸 1.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点心”作品。 2.这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揉、搓、刻、贴等要领做了花式“点心”,小朋友们的表现太棒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