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冷与热》第二节《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能针对生活中气体或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 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会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知道物体(气体、液体、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形成原因。三、教学准备 1. ppt 2. 实验材料(6组):圆底烧瓶、烧杯(每组两个)、热水、凉水、气球。 3. 演示实验材料(1组):酒精灯、打火机、铁环、铜球、烧杯、凉水。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计的秘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谁能来说一下温度计师怎么工作的? 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回答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师:板书—液体热胀冷缩。 2. 出示图片,引发思考师:出示图片:烈日炎炎,一男生起着自行车在马路上行驶,忽然听到“嘭”的一声,回头一看,车胎爆了。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看看你能在其中发现什么信息?面对这种现象,你有没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生:思考,发现图片表达的信息,提出想探究的问题。 师:板书课题—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3.教师总结,揭示课题讲解:自行车胎的构造。 提问:了解了自行车胎的结构,结合我们在图片中发现的信息,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你认为自行车胎爆裂的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并猜测自行车胎爆裂的原因。 总结:刚才同学们的这种猜想是气体是不是和我们之前学的液体一样,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科学探究是要讲究证据的,气体到底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需要做实验来验证。 (二)实验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1. 出示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烧瓶和气球。 2. 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并记录。生:分享实验方案。提问:要想实验成功,需要有什么注意事项? 生:讨论并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师: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找一个学生来读注意事项。 3. 各小组进行实验验证生:开展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后分享自己小组的实验现象。 4. 全班交流、小结讲解: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遇冷,体积收缩;空气(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气体。 提问:我们要想避免自行车胎爆裂应该怎么做? 生:讨论并提出避免自行车胎爆裂的方法。 师:介绍三种防止自行车胎爆裂的方法。 (三)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引发思考 师:出示图片:火车铁轨的缝隙、有趣的故事。找一学生读英国第一条铁路修建的故事。提问:通过这个故事,结合铁轨缝隙的照片,同学们想想为什么铁轨之间要预留缝隙?为什么在这个故事里,铁轨会出现夏天歪歪扭扭、冬天断裂的问题” 生:思考并猜测火车铁轨要预留缝隙的原因。 2.教师总结,揭示课题总结:同学们刚才猜测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在冬天的时候铁轨断裂,在夏天的时候则发生了歪歪扭扭。到底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也需要用实验来验证。 (四)实验探究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1. 出示实验材料:铜球、铁环、打火机、烧杯、冷水。 2. 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并记录。生:分享实验方案。提问:要想实验成功,需要有什么注意事项? 生:讨论并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师: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找一个学生来读注意事项。 3. 演示实验。 师:演示实验。 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全班交流、小结总结: 铜球受热,体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