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5354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日期:2024-06-03 科目: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64043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上,三上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 化 学 说明:本试卷分Ⅰ卷、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各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Pd 106 第Ⅰ卷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 中,其中子数为 A. 35 B. 80 C. 45 D. 36 2.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 CH3COOH B. NH4Cl C. NaCl D. Na2CO3 3. 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泽、口味,但应该区别合法与非法食品添加剂。做馒头的过程中禁止添加的是 A. 膨松剂 B. 增白剂 C. 蔗糖 D. 食盐 4. 暴露于空气中不易变质的物质是 A. 小苏打 B. 漂粉精 C. 植物油 D. FeSO4溶液 5.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含有的主要成分相同的是 A. 纯碱、烧碱 B. 天然气、煤气 C. 石灰石、大理石 D. 胆矾、明矾 6.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A. CH2ClCH=CH2 B. CH3CHO C. D. 7. 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吸热的是 A. 氯化铵的溶解 B. SO2的催化氧化 C. NO2转化成N2O4 D. 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 8. 下列反应中,其本质上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酯化反应 B. 硝化反应 C. 卤代反应 D. 加聚反应 9. 经分析知道某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此物质不可能是 A. 纯净物 B. 单质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10. 对于纯水来说,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水的离子积常数变大的是 A. 加热 B. 加金属钠 C. 加少量的NaOH固体 D. 加少量的AlCl3固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下列有关乙醇的表达正确的是 A.乙醇分子中含有甲基,甲基的电子式为: B.乙醇结构简式为:C2H6O C.乙醇分子中羟基电子式: D.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12. 下列各组物质中,最容易区分开的一组是 A. 蒸馏水和矿泉水 B. 18mol/L和3mol/L的两瓶等体积的硫酸 C. 氯化铵和硝酸铵两瓶晶体 D. 新开封的和在空气中久置的两瓶Na2SO3粉末 13. 相同条件的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 热稳定性:KMnO4>KClO3 B. 在溶液中的还原性:Cl—>Fe2+ C. 沸点:异戊烷>新戊烷 D. 与金属钠的反应速率:乙醇>水 14. 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目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 A. 0.01mol/L的酒精溶液 B. 0.02mol/L的Na2SO4溶液 C. 0.02mol/L的KNO3溶液 D. 0.03mol/L的氨水 15. 某化工厂废水中含有Ag+、Pb2+等重金属离子,其浓度各约为0.01mol·L—1。排放前拟用沉淀法除去这两种离子,查找有关数据如下: 难溶电解质 AgI AgOH Ag2S PbI2 Pb(OH)2 PbS KSP 8.3×10-17 5.6×10-8 6.3×10-50 7.1×10-9 1.2×10-15 3.4×10-28 在下列试剂中沉淀效果最好 A.NaOH B.Na2S C. KI D.Ca(OH)2 16. 分子式为C8H18,结构中含有4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 6种 B. 7种 C. 8种 D. 9种 17.下列关于电化学的实验事实正确的是 出现环境 实验事实 A 以稀H2SO4为电解质的Cu-Zn原电池 Cu为正极,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电解CuCl2溶液 电子经过负极(阴极阳极(正极 C 弱酸性环境下钢铁腐蚀 负极处产生H2,正极处吸收O2 D 将钢闸门与外加电源负极相连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可防止钢闸门被腐蚀 18. 下列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将SO2通入到NaClO溶液里:SO2+ClO—+H2O=SO42—+Cl—+2H+ B. FeCl3溶液中加入铜屑:Cu+Fe3+=Cu2++Fe2+ C. 醋酸溶解水垢中的CaCO3:CaCO3+2H+=Ca2++H2O+CO2↑ D.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 19.25℃时,在1.0L浓度均为0.01mol·L—1的某一元酸HA和NaA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测得c(Na+)>c(A—),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