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67931

5.2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讲义+强化训练-2021-2022学年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4-06-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5403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图版,第二,必修,地理,高中,2019
    5.2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清单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 阶段 生产力发展状况 人地关系特点 原始文明 以渔猎和采集活动为生,生产力水平极低 被动地适应自然 农业文明 随着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 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仍然很强 工业文明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含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原则 公平性原则 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责任公平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 共同性原则 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3.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1)生态文明 ①特点: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状态。 ②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关系:明确发展与保护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关系。 (3)表现 ①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发展必须是绿色的。 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 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转变观念 (1)要转变的观念: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 (2)要树立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调整行为 (1)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应调整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组织实施。 (2)市场行为: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应调整传统的商品模式,尽可能地满足绿色发展需要。 (3)公众行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应注重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3.发展绿色科技 (1)作用: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要求: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值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方式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的、适度的消费方式。 4.加强国际合作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 (2)《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强化训练 位于黑龙江黑土核心区的绥化市北林区有“中国寒地香米之乡”之称,该地整合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三大板块,在乡村建立稻田公园(是集生态农业、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公园),连接了水稻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推出“认购农业”,客户在网络平台下单认购指定地块,在秋天就会收到认购地块生产的香米,并可随时查看认购地块水稻的生长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绥化市北林区获得“中国寒地香米之乡”称号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气候 2.“认购农业”的推行可( ) ①扩大销售范围②增强客户体验感③保证稻米质量④提升营销精准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建立稻田公园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水稻商品率 B.扩大农业用地面积 C.延长农业产业链 D.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面对人口的急剧膨胀,资源短缺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 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的状态②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③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协调的必由之路④人类已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观点和活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天人合一 B.人定胜天 C.竭泽而渔 D.围湖造田 我国首个“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