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7758

2013年中考复习ppt——第11课时诗词鉴赏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1414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3年,中考,复习,ppt,课时,诗词
  • cover
课件32张PPT。第11课时 诗词鉴赏中考示例? 类型一 情感把握题例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思路分析] 分析诗歌的情感,一可以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二可以借助诗眼分析;三可以解读意象,挖掘诗歌情感;四可以根据用典,探寻诗人情感。本题题干暗示我们从意象入手,寻觅诗人情感。 _____ _____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思路分析] 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借物抒情,借人或借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_____ _____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 (或“为国捐躯”“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中考演练? 类型一 情感把握题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 (一)(4分)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2分)明 16.(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类型二 形象分析题例2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本诗首联诗人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思路分析] 阅读诗歌,只有找准“题眼”“诗眼”“词眼”,才能把握诗人感情。要想在短时间内找到“题眼”“诗眼”“词眼”,就得快速感知诗歌大概内容,然后用一两个字词高度概括诗歌主要内容或主旨,这一两个字词往往就在标题或诗词中,或表线索或主事件。其次分析标题或诗歌中哪一个词最为精练传神。从词性上看,多为动词、形容词;从表达效果看,多为色彩词语。破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思路分析] 鉴赏古诗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过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尤其是要学会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联想和想像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怀。诗中所谓“意”,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感知形象这类题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像感知诗词中的景物或人物特征,准确形象地体会诗歌的情境、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_____ _____刻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解析] 题目要求分析出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这一形象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我们从“白头”“搔更短”“不胜簪”中不难看出: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让人感受到诗人衰老的形象以及他内心世界的郁闷与忧愁,再联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