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有趣好玩立体书》(第1课时)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劳动实践手册》三年级———《有趣好玩立体书》 ,旨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得学生了解立体书的制作原理和基本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进行立体书的创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劳动意识,并别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立体书很多孩子都接触过,但不一定了解立体书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因此在三年级开展《有趣好玩立体书》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是介绍立体书的相关知识,借助课前调查让孩子们了解立体书的制作原理;接着以讲解和视频演示的形式教会孩子们制作《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的立体书,最后希望孩子们可以制作自己喜欢的故事的立体书。 三、 教学目标 (一) 认识了解立体书,养成爱护书本的意识; (二)了解立体书的可动原理,具有必备的立体书制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了解立体书的可动原理。 (二) 教学难点:掌握立体书制作的纸艺技法。 五、 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 六、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15分钟 七、教学过程 (一)讲解说明,借助课前调查认识立体书; (二)探讨研究,认识立体书制作纸艺技法,给课前调查的绘本故事进行分类,探讨属于哪种技法; (三)激励发展, 讲述立体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含有中国元素的立体故事书。 八、教学评价 (一)学生自主分组进行课前调查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精神。 (二)课堂教授内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 (三)课堂氛围热烈,学生讨论积极,小组合作探究、质疑等环节发展了学生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课前调查形式导入使学生了解了立体书的相关知识和纸艺技法,通过PPT讲解学生充分认识了立体书的制作过程,并激起了浓厚的制作兴趣;但由于3年级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不能针对立体书展开讲解复杂的结构分类等知识。 劳动课学案《有趣好玩立体书》(第一课时) 班级: 小组(或姓名): 环节一:确定小组长 6人为一组,选出小组长 环节二:小组分工 回忆自己看过的绘本,说说它使用了哪种技法?举例说明 环节三:整合材料 小组内分享,整合使用同种技法的立体书,最终只呈现使用不同技法的立体书。 环节四:课堂展示 每个小组选出负责展示的同学(
课件网) 有趣好玩立体书 立体书被称做Pop-Up Book(弹出式书本),也有称之为Movable Book(可动书),它的设计核心是利用纸的张力和运动,在书页中加入可动机关或通过书页开合的方式展现立体结构。立体书是书籍设计中的一个独特类型,跳出了平面书籍的限制范围,创作出了三维立体结构,使得阅读充满乐趣。 立体书 VS 平面书 1.结构性更强 2.趣味性更浓 3.游戏性更多 1.生产成本高 2.制作周期长 3.原创故事少 优点 缺点 什么让立体书变得立体、有趣? 按结构分为 转盘式 翻动式 推拉式 弹出式立体书 造型式立体书 综合形式立体书 平面 立体 翻:上下左右翻页,可以增加内容,也可以让画面产生对比和变化。 转:通过可以旋转的圆盘,画面产生有趣的变化。 层:以前后间隔排列的多层景片组合,制造阶梯式透视效果。 拉:利用拉杆和横线驱动画面形象上装设的可动关节。 折:常见的两类为V形折与平行折。 立体书的纸艺技法 小组分享 我还知道《……》使用了……技法 最早:13世纪时,一位名叫马修.帕里斯的教士,在《编年日历》中使用了转轮结构。这也是最早将机关使用在书本上的记载。 中国:2010年5月,国内第一本历史文化类纸雕立体书———《中国弹起》简体版在世博会上亮相,繁体版、英文版也同步在全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