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801183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二年级下学期科学第12课《动物的四肢》教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97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青岛,学期,动物的四肢,12课,科学,二年级
  • cover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动物与环境》12《动物的四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动物的四肢》是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以动物四肢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为线索,探究动物四肢的特点,从而将动物的四肢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动物是怎样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的。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生活中动物通过四肢完成的动作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毛巾、橡皮筋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观察猫足的特点并跟猫的动作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感受猫足肉垫的作用:再观察其他的动物四肢的特点,并思考它们是怎样借助四肢感知环境并适应环境的。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经历模拟实验和讨论活动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了解骆驼脚掌的特点,知道骆驼脚掌的哪些特点帮助它在沙漠中行走。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途径,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提问:仔细观察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又都在干什么?它们靠什么运动呀?都有几条腿? 师生总结:在科学上,我们把这些动物的 4条腿叫作四肢,两条前腿叫前肢,两条后腿叫后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动物是怎样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观看视频创造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对动物四肢的好奇心,进而引入对动物四肢特点的深入探究。】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猫的足,说一说猫足的特点。 1.观察、举例描述猫足的特点。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描述猫足的特点。 (2)教师出示输尼肉垫和爪子的特写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猫足肉垫和爪子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猫足肉垫和爪子的作用:猫足肉整的作用一消音缓冲.防滑等,爪子的作用爬树、搏斗、捕食等。 【设计意图:观察、触摸猫足,感受爪子的锋利、肉垫的柔软和弹性(也可以借用摸一摸自己手掌肌肉的柔软和弹性,来加以真实感受肉垫的特点)】 2.通过模拟猫足肉垫的实验.探究猫如何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凳子和毛巾分别模拟猫足的部位。 (2)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汇报,师生总结: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和防滑的作用,这些特点有利于猫接触和感知环境。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更乐于直观、形象的游戏体验活动的参与,指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受动物形态结构所具有的功能,使学生意识到动物因为有这样的形态结构,所以方有它那些功能,有利于在因果联系中建构科学概念。】 活动二: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了猫的四肢本领很大,那么其它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又有什么样的四肢,又会有哪些特点呢?教师出示鳄鱼、青蛙、猴子的图片,指导学生比较观察它们的四肢, 学生交流、汇报。师生总结(鳄鱼的四肢短粗有力,后肢趾间有蹼,指(趾)前五后四;猴子四肢细长,指(趾)间分开,多数指(趾)间对握,行走灵活;青蛙后肢比前肢长而健壮,前四后五。) 2.连一连:不同动物的四肢特点掌握了吗?你能来连一连吗?【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视频和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意识到适合动物爬行、攀缘和跳跃的四肢特点各不相同,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环境与四肢特点的联系。】 活动三: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猴子因为有了细长有力的四肢能在森林里灵活摆荡;青蛙因为有了健壮的后肢能在池塘边跳跃捕食,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