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813175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欢乐谷《哈里啰》教学设计(含答案)

日期:2025-05-1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605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欢乐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哈里啰 学科 音乐 学段: 小学 年级 二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本课以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为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提高学生演唱能力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和体验音乐。 理论依据:本课教学以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教学法和“柯达以教学法”的理论为依据,始终在音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教学环节突出表现了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过程,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环节始终贯穿着音乐情感和知识技能两条主线,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使学生获得对音乐的审美感受,丰富音乐的情感体验,更好的理解并表现歌曲。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哈里啰》是一首特立尼达民歌。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4/4拍,大调式,歌曲的结构方整,是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包含四个都是两小节的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模进,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第四乐句与第二乐句的节奏相同。歌曲所用音乐材料十分简洁,但在每乐句尾部都使用“ ”。两次在乐句中出想的“”切分节奏使歌曲充满了动力和积极乐观的情绪。歌词中最多地使用衬词和拍手动作配合,使歌曲别具一格、饶有情趣、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气氛,表达了特立尼达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和乐观,奔放的性格 学生情况:二.2班共36人,在音乐素养方面,大部分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掌握简单的节奏型,初步用基本正确的姿势、适中的音量演唱歌曲,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因此,在本课中,我通过启发引导,随音乐律动,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并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有规律的“动”。 教学方式:律动法、聆听法、接唱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感受特立尼达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场面和乐观的心情的同时,能够大胆表现,善于合作。 过程与方法: 过程:通过多样的体态律动游戏,感受稳定拍并提高节奏感;初步形成控制声音的意识,良好的表现歌曲;通过打击乐伴奏、舞蹈等形式感受歌曲的基本律动及风格特点,提高身体协调性。 方法:律动法、聆听法、接唱法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了解特立尼达民族的相关知识和风土人情;认识的节奏组合。 技能目标:初步培养感受稳定拍的能力;能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积极参与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哈里啰》,并能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中两种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 律动激趣,导入歌曲 1.律动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哈里啰》,组织学生伴随欢快活泼的歌曲做动作,从中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师:孩子们,刚刚你们和老师一起听到的这首歌曲叫《哈里啰》,这是一首特立尼达民歌。所以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一个遥远的国度,看看那里的美景,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结识当地的小朋友,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交朋友。 2.声势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随《哈里啰》的音乐进行活动,前四拍左右摆头,当音乐出现“哈里啰”时,拍手、拍腿两次。 (2)摆头部分换成两脚尖交替点地的动作,“哈里啰”时拍手、拍腿两次。 (3)教师轻声哼唱歌曲,学生随音乐进行“接龙”律动游戏,引导学生把脚尖点地换成踏步走。 (4) 教师引导“车厢”(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好,请一名学生与老师配合做示范,在拍手时两人对拍,其他学生在音乐声中两人合作,完成音乐活动。 设计意图:由初次聆听、模仿动作这种最易操作的教学行为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准确做出动作,并潜移默化地将歌曲旋律印在学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