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授课年级:一年级 教材版本:花城版 X X X | X X X 我的 小 鼓 响咚 咚 — 我说 话 儿 它都 懂 — 我说 小. 鼓 响三 声 — 我的 小 鼓 咚咚 咚 — ★ ★ ★ ★ ★ ★ ★ ★ 9 ★ ★ ★ ★ ★ ★ ★ ★ ★ 9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 学校 学科 音乐 课型 综合课 课题 《小鼓响咚咚》 课时 1 年级 一年级 执教 设计思路: 《小鼓响咚咚》是花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一首带有叙事性特点的歌曲,歌曲为三拍子,由4个方整结构的乐句组成,每两小节一个乐句,乐句的起承转合特点非常明显。词作者利用汉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谐音关系,赋予“小鼓”以生命的灵气,教育小朋友从小要做一个懂礼貌,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一年级的孩子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初步建立了音高概念,了解了基本的几个节奏型,体验了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接触了一些小乐器的演奏,建立了音乐课堂的常规。但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对唱唱跳跳敲敲打打非常感兴趣,但情绪自控能力弱,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缺乏持久。所以在教学中,我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他们在动、听、看、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歌词的含义用“f”和“P”两个力度记号处理歌曲,并熟练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谜、讨论、制作、体验、演唱、创编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并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合适的力度和声音表现歌曲结束时“咚咚咚”和“懂懂懂”两个地方的内涵,并教育孩子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准确的运用力度记号,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自制小鼓和沙锤 教学过程: 一、开放性导入 1. 师生问好 2. 猜谜语导入(小鼓) 一只小灯笼,长着胖肚皮, 小棒敲一敲,肚子咚咚咚。 3. 了解小鼓的构造及敲法 跟旁边的亲朋好友讨论小鼓的构造和敲法,并跟老师学做小鼓。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讨论、制作小鼓,让学生对小鼓有初步了解,并懂得小鼓的正确敲法。 二、学唱歌曲 1. 听一听、敲一敲 出示PPT,师边哼唱歌曲旋律边在自制的鼓上敲三拍子,学生听辨是几拍子?听到了什么强弱规律? 放伴奏音乐,全班寻找身边声源随音乐伴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并巩固学生对三拍子强弱规律的认识。 2. 听一听、读一读。 “你们的小手可真听话,我的小鼓最听话”播放歌曲伴奏,老师读第一段歌词,学生回答小鼓是怎样听话的?小鼓的心情是怎样的?“开心的”引入“F”记号。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的节奏,为后面演唱歌曲打好基础, 3. 听一听、唱一唱。 初听歌曲第一段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生简单接龙唱第一段,学生做小鼓,用开心的心情唱“咚咚咚”。 师生合作演唱,师唱蓝色部分,学生唱红色部分。 【设计意图】从感受歌曲到学生只唱“咚咚咚”再到师生合作演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轻松学会演唱。 4. 想一想、唱一唱。 突然出现小鼓捂嘴巴的图片,师惊讶的问“啊,小鼓怎么了?” 播放第二段歌词,听完学生回答为什么小鼓捂嘴巴? 问:小鼓为什么那么紧张?小鼓怎么做的?引入“P”记号。 播放伴奏音乐,请你跟着一起来唱一唱吧。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懂得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并知道运用“P”记号。 5. 完整聆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播放伴奏,完整演唱,注意“F””P”的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轻声跟唱,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歌声跟范唱里的歌声做对比,更容易知道自己演唱的如何。 三、延伸与拓展 1.编唱沙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