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29894

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共27张PPT+素材)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0次 大小:16193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27张,PPT+
    (课件网) 新课导入 “登高”作为古典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千百年来被历代的文人反复吟咏描写。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高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在《登高》里低吟:“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在登上金陵凤凰台后感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代有一位文学家陈子昂,他登上了幽州台,又有什么样的感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大意。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3、体味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学习目标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文明元年(684年)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他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他的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写于公元696年,当时陈子昂已三十五岁。那年契丹进犯,陈子昂随武攸宜北征,担任参谋。武攸(yōu)宜昏庸无能,但又刚愎自用,屡战屡败。建功心切的陈子昂屡献奇策,屡遭拒绝。陈子昂恳请分兵一万,自为前驱破敌,但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陈子昂郁闷地登上蓟北楼(幽州台),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7首诗。 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文体知识 带有“歌”字诗体的诗还有哪些?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1、学生自读。 2、你体会到了诗人内心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3、听听名家的朗读, 4、再试着深情的读一遍,读出那种悲伤和孤独。 读诗韵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悲伤,孤独,难过) 释诗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在今北京西南,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 向前看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悲伤的样子 想到 眼泪 大意: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 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 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说说课题的意思。 登临:诗人登到高处叫“登临”,临,面对。登到高处面对开阔的景物,人的心胸会为之一变,于是便有了许多联想和想象,抒发出来,写下来,就是诗文,陈子昂登临幽州台,抒写报国宏愿成为泡影的忧郁。 品诗味 对于我国封建历史上数之不尽的怀才不遇的文人,燕昭王和黄金台都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陈子昂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