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31362

2021-2022学年人教版 拓展模块 第六单元 18.《游褒禅山记》课件(5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875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2022,PPT,51张,课件,游褒禅山记,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游 褒 禅 山 记 王 安 石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参考答案】 颔联:⑴ “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⑵“草草杯盘”与“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⑶“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⑴“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⑵“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⑶“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數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本朝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写作背景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 褒禅山 褒禅寺 华阳洞 华阳洞 水帘洞天 日月争辉 荆公回步 织女晾纱 游 人 游 览 褒 禅 山 学习本文步骤: 1 阅读课文。 2 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 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 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 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 背诵。 借助注解阅读文章, 总体把握该文中心 写段序数 判断各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 归纳文章记叙和议论的主要内容。(可从文章找关键词句回答) 写作顺序(各段主要内容) 1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2 记游洞经过 3 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4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5 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 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 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慎取”。 第一段补充注释: 舍:名词作动词 址:山脚 卒:终于,与前文“始”照应 名:名词作动词,起名 阳:山的南面 (也可指水的北面) 空间方位图 思考题: 1 为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