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869332

5.1硫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5-17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553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一,第二,必修,2019,人教,化学
  • cover
《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单元 5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一 教材 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材意图在研究了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及其氧化物,也是为后面硫酸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节内容除本身内容的重要性外,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硫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较多,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获得研究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后续系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极其重要。 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两种典型代表之一。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在介绍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对环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本节安排了“硫的存在及物理性质”,“硫的化学性质”,“硫的氧化物-SO2” ,“硫的氧化物-SO3”和“H2S气体”这几部分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掌握硫、硫的氧化物、氢化物知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不同层次认识S及SO2的性质的多样性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的观念;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基于组成和用途对于S和SO2的性质提出假设,通过实验加以证实。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问题和假设出发,设计探究方案,探究SO2的性质,在探究中学会合作。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在探究中培养严谨科学的研究精神;肯定SO2对人类生活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要客观分析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积极寻找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绿色化学的意识。 重点 难点 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关酸雨的报道。酸雨对我们的环境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学习一种会导致酸雨污染的物质--硫。观看ppt图片。 讲授新课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一、硫的存在及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二页第一段,然后观看硫的存在ppt,总结硫的存在形式。 1.硫的存在 (1)游离态:硫单质俗名硫磺,主要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2)化合态:主要以金属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和芒硝(Na2SO4·10H2O)等。 2.硫的物理性质 硫通常是一种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二、硫的化学性质 ①跟金属反应: 铜 2Cu+S=Cu2S (黑色) 铁 Fe+S=FeS (黑色) 汞 Hg+S=HgS(除汞) 规律总结:硫的氧化性较弱,与Cu、Fe等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的硫化物。 ( 点燃 )②跟非金属反应 S+O2=====SO2 (火焰)空气中:淡蓝色, 纯氧中:明亮蓝紫色 S+H2 H2S 臭鸡蛋气味 ③跟其他物质反应 3S+6NaOH=== 2Na2S+ Na2SO3+3H2O S+2H2SO4(浓)= =3SO2↑+2H2O 思考:(1)S、Cl2与Fe、Cu反应的产物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 (2)如何洗涤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 提示:(1)硫是一种弱氧化剂,与可变价金属 (如Fe、Cu)反应时,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而Cl2的氧化性强于S,与可变价金属作用,生成高价态氯化物。 可用CS2或热NaOH溶液洗涤试管内壁的硫。 三、硫的氧化物--SO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