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京剧人物画 学科 美术 备课人 年级 五年级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学习运用关良的艺术特色表现京剧人物。知道没骨法和勾填法这两种中国画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京剧剧照和关良的绘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绘画方法。学习运用勾填法和没骨法来表现一幅自己喜欢的京剧人物。丰富学生对中国画技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笔墨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进对传统绘画技法的了解,激发学习传统绘画和京剧艺术的兴趣。通过相互交流,增强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关良的艺术特色,学习运用勾填法、没骨法表现京剧人物。 教学难点 生动地表现京剧人物特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时间 组织教学 告诉学生材料的运用、缓解学生的情绪 学生倾听、坐好等待上课 为上课做准备 导入 同学们,听着这铿锵的音乐是什么啊? 你对京剧有什么了解?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影片,感受京剧的魅力。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 板书出示课题:京剧人物画 学生回答:京剧 学生回答:生、旦、净、丑、等 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 2分 讲授新课 1.课本上给我们推荐了一位画戏的大师,你想知道是谁么 请学生介绍一下关良 欣赏关良先生的作品。 2.各小组分任务探索怎么画京剧人物的。 从照片与绘画的对比中 研究(1):服装发生了什么变化? 研究(2):什么能传达神态与情绪 眼神:演员在舞台上通过眉眼的表情来表演人物的神态与情绪。(《三岔口》视频) 看看关良的作品。他们的眼神。武松的眼神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比较形象。 请同学来表演一下。 研究(3):怎么用笔用墨的 c.说一说这幅作品是怎么用笔用墨的? 我们把直接侧锋用墨画出身体的叫做没骨法。(板书) 先勾线再填色的叫做勾填法。(板书) 《武松醉打蒋门神》勾填法加上没骨法形成黑与白,起到更好的画面效果。 d.我们经过几个组的学习,谁来总结一下关良先生的画法。 3.教师示范: 司马懿。谁能给老师出出主意。 从人物的头饰、服饰、胡须和眼神说一说。 教师边示范边引导 那么除了画还要提款,盖印,形成中国画书画印才算完整。 4.欣赏其他 欣赏其他名家的作品以及同龄同龄学生的作品。(夸张、写实) 学生回答:关良 关良是我国近现代画戏的一位大师,开创了以中国水墨画和传统戏曲艺术相结合的形式。 学生回答: 1、服装:简(板书)化、概括了。 2、学生观看视频 《三岔口》 神态与情绪:通过夸张(板书)的表情和动作。 盯(短线更有眼神的力度) 3、用笔: 有的用中锋、有的用侧锋。 用墨:上衣浓墨、裤子用淡墨。 上衣没骨下衣勾填,结合的方法。 学生利用1分钟试画 学生1表现人物的帽子(侧锋大胆用笔) 学生2 勾线再填色。 学生总结: 简化,夸张注重眼神和动作,可以用勾填法和没骨法结合进行大胆绘画。 学生:三国 学生 头饰:没骨法 服饰:简化 胡须:侧锋大面积,淡墨 眼神:多疑、狡诈 学生欣赏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解决重点 提高学生图像识读能力。 通过体验,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解决重难点。 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利用直观示范,解决重难点。 扩散学生的思维。 17分 艺术实践 作业要求: 参考戏曲图片,利用一幅水墨戏曲人物画。 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实践 提高学生的笔墨表现能力 15分 展示欣赏 请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作品有什么艺术特色 学生进行评价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美术素养。 3分 延伸 今天我们共同向关良先生学习,将中华优秀的国粹艺术和中国水墨画相结合,创作了这么多京剧人物作品。希望大家课下也能多欣赏、了解京剧,把我国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