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动态之美(二)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1.动态之美(二) 学科 美术 学段 高年级段 年级 五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教育部2013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11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小学美术新课标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着力体现以下基本理念: (1)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识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在活动中了解线性雕塑的知识和技能,学会用线材表现人物动态。 (3)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4)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通过欣赏和分析艺术家的作品,使学生感受线性雕塑的魅力,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5)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碰撞、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本册教材中的第9课《展现瞬间之美》、第10课《动态之美(一)》、第12课《动态之美(三)》形成动态系列。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线材造型的特点,学习用线材进行造型表现的方法。本课在第9课和第10课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动态用铁丝、电线等中性材料按比例弯折加工,创作出不同动态的人物作品。教材中展现了美国艺术家考尔德的雕塑作品以及不同形态的师生示范作品。 学情分析: 本课对应五年级学生,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对人物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人物,有小部分学生对人物的动态细节把握有一些困难,不能大胆的、灵活生动的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学生在动手操作课程中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知识技能:初步学习使用线材料进行人物动态造型的方法,体验概括、生动的造型特点,能用线材塑造出1-2个生动有趣的动态人物造型。 2过程方法:通过欣赏体验探究等过程,了解铁丝等线造型的特点,完成生动概括的线材人物动态造型。利用弯、折、卷曲等方法创作线材料造型的过程中,体会利用电线材料进行人物动态的造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经验,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美化生活,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体会奥运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线造型的特点,学习使用不同材料进行人物动态造型的方法,完成人物动态造型。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概括、生动、稳固、比例基本准确的线材料动态造型的方法,完成1-2个人物动态的线材造型。 教学用具:彩色铁丝、吹塑板、钳子、剪刀、铅笔、pvc板 4.教学流程示意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与奥运相关的图片资料。 反馈学习单进行快问快答。 学生搜集材料了解问题单上内容并反馈。 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