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08508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下4.4谁先迎来黎明 课件(25张PPT)+教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157426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小学,科学,教科,五下,谁先,迎来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 出卷网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引入课文学习: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体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认识相对运动: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及其时差。第一部分内容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迎来黎明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导出本课将要探究的内容。第二部分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因地球自转方向的不同而出现迎来“黎明”的时间差异,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 的探究学习。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直线运动到旋转运动的实验中(采用类比推理方法)体验到物体前进方向与旁边静止参照物的相对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出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推导认识到地球的逆时针自转运动才会导致太阳的东升西落。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出卷网包括见识和经历地球上出现的各种天体现象,如太阳、月球、星体的东升西落现象、昼夜现象、四季现象等,对于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心,大多数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科普类书籍等途径,掌握了一些有关地球和宇宙领域的知识,但还不能成为系统的知识。 经过几年的科学教育,学生在想象、联想、分 出卷网析、概括,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均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发现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能自主构建初步的科学概念(尽管有的不一定完整,有的不一定准确)。2·1·c·n·j·y 地球和宇宙领域是小学科学课程中比较难学 出卷网内容,其中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相对运动、天体运动现象等都比较抽象,学生由于已有的经验和形成的认识(太阳视运动,使位于地球上的人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从而认为是太阳绕地球的运动。),往往会顽固地拒绝接受地球原本是运动的物体,要人为的定为静止不动。大多学生在理解过程往往会有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2、认识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方向相反,即逆时针(自西向东)。 3、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而西边迟。 4、知道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应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去认识。 2、在探究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2、难点: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世界时区图一张。 教师准备:世界时区图一张、转椅一把、三球仪教具一件、课件和自制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聚焦:谁先迎来黎明 1教师出示地球仪并让它自转,提问:在上节课的 出卷网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在日夜不停地进行自转,由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你们还想进一步知道些什么呢?21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