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14489

6.1气象灾害学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3次 大小:15959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气象灾害,学案
  • cover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内容:第一节 气象灾害 时间:第 15周 1、 判断自然灾害的两个条件:自然界某要素异常变化;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 2、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旱灾、台风、寒潮、暴风雪、沙尘暴等。 一、洪涝灾害 1.概念:因 连续性 的降水或短时 强降水 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成因: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3、分布:①气候因素: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②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③我国:东部季风区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遭受洪水侵袭。我国是世界上洪涝频繁且灭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3. 对人类的影响: ①洪涝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②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③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5、典例【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1)主要分布在 东部季风 区各大江河的 中下游 平原以及广大山区。 (2)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的原因 A、自然原因: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集中程度高、年际变化大,地势低平。 B、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河道、湖泊淤积。 5.结合洪灾形成的原因,讨论洪灾的防治措施。 A工程设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调节径流;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水位;植树造林 B非工程设施:加强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加强防灾、减灾意识;严格控制滥砍滥伐;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 6.长江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的原因? A自然原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降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水系:支流众多,河道弯曲;地形: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B人为原因: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中下游:围湖造田,调蓄功能下降。 二、干旱灾害 1.概念: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旱灾: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2、成因: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3、分布: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我国:范围广泛,东北季风区主要由于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4、对人类的影响 (1)造成农业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对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5、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 (1)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答: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受灾体少,造成的损失少,干旱并不意味着旱灾严重。 (2)华北地区容易发生春旱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且春季降水少; 人为原因: ②春播季节,农业需水量大; ③人口、城市稠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4、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3)为什么江淮地区出现(伏旱 7-8月)的原因 答: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气温高。 【教师整合】 (4)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