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课 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 第11课 《有趣的仿生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有趣的仿生设计》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 生物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功能等特点,从美术的角度初步了解生活中的仿生设计原理,并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仿生设计。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根据《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 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本课更突出培养学生图像识读和创意实践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是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创新实践”指有创新意识主导思维和行为,表现为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2.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纵观整套小学美术教材,学生通过五年级《糕点盒设计》《各式各样的椅子》《台灯设 计》《垃圾桶设计》等内容的学习,已经学会用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思。本课在编写中,特别关注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强调趣味性,将仿生设计的相关知识,按照版面顺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呈现出来。同时突出体现了设计的意义、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学习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基本方法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技能、技法层面上,本课是对以前的“设计·应用”领域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提高,是学生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中,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与媒材。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对美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具有了一定的设计应用能力及 设计思想,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想象,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大胆的设计作品。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非常熟练的使用pad,能够快速的运用pad拍照、答题等活动。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初步了解仿生设计的相关知识和设计原理。 技能:运用仿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原理进行设计。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分析与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单、观察、讨论等方法,循序渐进地了解仿 生设计的相关知识。 通过个人及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辅以教师演示等手段,学习仿生设计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发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设计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仿生设计的相关知识和简单的仿生设计原理。 教学难点:仿生设计的方法及巧妙有创意的构思。 5.教学流程示意 6.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单导入: 出示问题单1 现在我们开始阅读资料,结合课前预习的批注,探究本组研究对象的特征,组长填写问题单1。 教师:举例说明, 下面开始分组探究。 (教师切换学生演示功能) 每组学生代 表汇报 小结:我们发现像模仿蜻蜓翅膀的特点设计出了直升飞机,这样的设计我们称为仿生设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有趣的仿生设计。 板书: 《有趣的仿生设计》 学生观看教师举例示范 小组探究,在pad里完成任问题单1,上传互动讨论。 老师研究的是10号甲壳虫,通过资料我发现它的特征是流线型外形,它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制造了甲壳虫汽车。 每组学生代表汇报问题单1上的结论。 学生说一说知道的仿生设计。 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找到生物的特征和本领。 引出课题。 二、探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