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39266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第1课时教案

日期:2025-11-2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242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课题,课时,组成,单元,第四
  • cover
水的组成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由氢气燃烧试验初步推测水的组成; 2.了解水的电解实验,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实验认识水的组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水的电解实验 教学难点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教学用具 氢气的制取装置、肥皂水、小试管、小烧杯、小木条、试管夹、火柴、水电解器、学生电源(或电池组)、锌粒、稀硫酸、蒸馏水、10%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与探究活动相结合,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1.水的净化方法有几种?(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2.检验硬水与软水的方法是什么?(用肥皂水) (二)学习达标 创设情境 同学们,刚才这首歌曲好听吗?知道是赞美什么的吗?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的水,孕育和维系着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可见水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你们知道水的组成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题3弄清楚水的组成。(展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习新课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种物质———氢气。 一、氢气的性质 观察氢气 展示用集气瓶收集好的一瓶氢气,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状态,并请一个同学闻一下气味,氢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 演示用氢气吹肥皂泡 总结: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演示实验4—5(氢气燃烧实验) 首先给学生指出: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介绍氢气的检验纯度方法(课本图4-23)。特别指出:点燃氢气时,发生尖锐爆鸣声表示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实验现象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小烧杯内壁上有水雾出现。 讨论 ①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上述实验中是否有水滴生成? 分析归纳后得出,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能燃烧,氢气在空气里或氧气里点燃能生成水。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二、水的组成 探究水的组成 1.水的分解实验 按照课本图4-25所示实验方法,教师先演示介绍实验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电解水分组实验,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教师从旁指导,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的玻璃管 现象 两电极均出现气泡 有气体产生 有气体产生 比较两玻璃管中的现象差异 产生气体较少,体积是负极玻璃管的1/2 产生气体较多,体积是正极玻璃管的2倍 注意事项: (1)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电源采用的是"直流电源"。 (3)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却大于2:1,原因主要有: ①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在水中,氧气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 ②在电解过程中初生的氧气从电极上逸出之前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消耗了氧气。 2.切断上述装置中的电源,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在两 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正极端玻璃管 负极端玻璃管 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燃着的木条能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解释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木条是氢气 3.讨论 (1)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 (2)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 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分析归纳 (1)上述实验中水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