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唠叨里的爱》教学设计 辅导意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却喋喋不休的教育方式—唠叨相撞时,孩子不爱听,发脾气。但有时又不能改变父母唠叨的现实,因此,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的爱,愿意与父母沟通,希望与父母交流,才能真正解决亲子沟通的问题使亲子沟通更有效。本次辅导活动旨在希望学生能感受到“唠叨”是父母爱的表达,正确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让学生通过体验,认识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初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与技巧,学会理解、宽容父母,从而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辅导目的: 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唠叨,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 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对待唠叨的好办法。辅导形式: 互动交流、活动体验、经验分享等。辅导过程: 热身阶段:课前游戏,感知沟通笋芽游戏 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大家注意听,一阵春雨吹过来,当我说几 个笋芽儿钻出来的时候,每个小组就几个同学站起来。一阵春雨吹过来, 2 个笋芽儿钻出来。这个游戏听明白了吧!咱们再来玩一次,一阵春雨 吹过来,3 个笋芽儿钻出来的。 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站起的同学多了,有的小组站起来的人数又不够呢?给大家 30 秒时间商量一下,咱们再来玩一次。 师:一阵春雨吹过来,5 个笋芽儿钻出来的。一阵春雨吹过来,所有笋芽儿钻出来的。笋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都钻出地面。心里真开 心啊,同学们请坐。 【设计意图】 钻笋芽游戏为活动的开展创设了话题情景,而且放松了学生的身心。学生在游戏后,使学生明白达到一致的结果是经过两者间的交流而得到的,为后面活动环节寻找办法做好铺垫。 一、探索阶段: 话唠叨, 渲泄唠叨 1、话唠叨 (1)随着画面一起来回忆生活中父母的点点滴滴。(播放课件) 师:看着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父母的不易。 (2)引出唠叨。 过渡语:是啊!爸爸妈妈把我们养大很不容易,当看到我们的表现达不到他们的期望,他们会着急,免不了会不停地在我们耳边的唠叨。 (板书:唠叨) 师: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唠叨过你?都唠叨些什么?爸爸妈妈会经 常唠叨你们,还有谁也唠叨过你? (引导学生说生活中父母、老师、朋友的唠叨事) 学生回答 2、渲泄唠叨 (1)学生谈面对唠叨的感受 师:当你听到这些唠叨,你是怎么想的呢?(生回答) 过渡语:看来大家对这唠叨真是满腹怨言!今天让我们到心灵驿站 去把你接收到的所有唠叨都倾吐出来吧! (2)倾吐唠叨 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喇叭,让学生倾吐唠叨。 过渡语:看同学们说得热火朝天,看来平时收到的唠叨真不少! 【设计意图】 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细节,了解父母生活的不易,难免对我们的期望高些,为了让我们更有进步,就不得不无数遍的唠叨,由父母的唠叨延伸到老师、朋友的唠叨,说说他们唠叨时你的心情,让学 生在说的过程得以渲泄。利用喇叭进行团体疏导,给孩子时间把平日里 收到所有唠叨全部对着喇叭倾吐出来,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渲泄。二、成长阶段: 寻法巧处理1、寻方法 (1)引导学生说出倾吐后的感受 师:孩子们,倾吐后,你感觉怎么样?(生回答) (2)面对唠叨作为孩子的做法 师:那你每次面对爸爸妈妈没完没了的唠叨,你都像这样倾吐吗? 那你是怎么做的?(边说边引导) 2、心理学游戏—空椅子: 换位思考 (1)做游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初步感知父母的爱。 师:通过空椅子的游戏来真实地模拟一下生活中妈妈唠叨你的情景。这里有两把椅子,当你坐在这张椅子上,你就是“妈妈”,坐在这张椅子 上就是你自己,谁来试试?其他同学拿出观察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