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21版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科目3《勇敢与逞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展现自我,追求认可。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对于勇敢和逞强的概念容易混淆,常常会因为想要表现自己而做出一些看似勇敢实则逞强的行为,这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风险。通过开展《勇敢与逞强》这一心理健康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清晰地区分勇敢和逞强的行为表现与本质区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培养真正的勇敢品质,避免盲目逞强。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且全面地认识勇敢和逞强的行为特征,清晰理解二者在动机、行为表现和结果等方面的差异。 深入了解勇敢对个人成长和应对生活挑战的积极意义,同时明白逞强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如身体受伤、人际关系受损等。 (二)情感目标 大力培养学生对勇敢行为的认同和崇尚之情,激发学生内心追求勇敢品质的动力,增强自信心。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避免因盲目逞强而产生的虚荣心理,培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情感态度。 (三)技能目标 切实提高学生辨别勇敢和逞强行为的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敏锐地判断各种行为属于勇敢还是逞强。 有效提升学生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学会在保证自身安全和合理的前提下,以勇敢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盲目行动。 着力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对勇敢和逞强的理解,并在团队讨论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分享。 (四)行为目标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勇敢行为,主动面对困难,勇于尝试新事物,同时能够理智地克制逞强冲动,避免做出危险或不恰当的行为。 引导学生在面对他人的逞强行为时,能够运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劝阻和引导,营造积极健康的行为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全面且深入地帮助学生理解勇敢和逞强的本质区别,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清晰认识二者的差异。 系统引导学生掌握辨别勇敢和逞强行为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判断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并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做出正确选择。 (二)教学难点 助力学生突破对勇敢和逞强的模糊认知,克服想要通过逞强获得他人认可的心理,真正树立正确的勇敢观念,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行为准则。 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恰如其分地展现勇敢行为,避免因把握不好分寸而陷入逞强的误区。 四、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创设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如在学校运动会上挑战高难度项目、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难题、在马路上冒险追逐打闹、在没有大人陪同下尝试危险游戏等场景。通过视频、图片、角色扮演等方式生动呈现这些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从而直观地理解勇敢和逞强的区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故事分析法 收集并讲述一系列关于勇敢和逞强的故事,包括童话故事(如《勇敢的小裁缝》《不自量力的小猴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少年勇敢救助落水儿童、学生为逞能在楼梯间追逐受伤)等。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动机、行为表现以及最终结果,从故事中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对勇敢和逞强的理解。 (三)小组讨论法 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组,围绕 “勇敢和逞强的区别”“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勇敢而不逞强”“遇到他人逞强时该怎么办” 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分享观点,相互启发、共同成长。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勇敢和逞强的概念。 (四)角色扮演法 设计多个角色扮演场景,如模拟同学在体育课上挑战过高难度动作、在帮助他人时不顾自身能力盲目行动等。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勇敢和逞强行为所带来的不同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