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62116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1.2.7泌尿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肾脏与尿液形成教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116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形成,尿液,肾脏,定的,环境,维持
  • cover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 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肾脏与尿液形成 一、教学设计 本课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在于将一个微观结构———肾单位,还要进一步拆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并且要理解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这2种不同的生理活动,特别是注意血液———>原尿、原尿———>尿液的成分变化,在《教学基本要求》这部分学的要求是B级。我设计了关于成分变化的探究环节,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之前学过的内容和本课的新知结合起来,建立联系,能用积极的科学思维方式主导学习,而不是重复老师讲授的内容。 教材上肾单位的图片不够直观,信息量较多,而且缺乏经验的学生们一下子不知道看哪一部分。这里设计利用板绘、板书、电脑动画、学习纸等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同学把注意力集中在血液经过肾单位处理的一步一步上。绘图时强调的毛细血管网,与之前学习的“物质交换场所”知识相呼应,体现了生物体的机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科学观点。 利用教师的亲身例子以及尿毒症的资料等,让同学体会肾脏功能对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作用,如果平衡被破坏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认识尿液检验是医学检验的重要手段,会解读尿液检验结果有助于加强生命的自我管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泌尿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知道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理解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肾小体的结构知道原尿的形成过程,原尿的成分与血液的区别; 通过学习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知道尿液与原尿的成分区别; 认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生命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感悟人体生命活动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肾小体和肾小管在尿液的形成中的作用; 认识泌尿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难点: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血浆———>原尿的成分变化; 经过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原尿———>尿液的成分变化。 四、教学准备 视频资料和图片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复习引入 1、血浆的成分提醒学生注意“还有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2、P.25图引入代谢废物等的排出 P.22 一、什么是排泄? 1、在生理学中,把代谢终产物、摄入过多的物质以及某些异物(如药物)和有害物质经血液循环通过某些器官从体内排出的过程。阅读P.28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由大肠排出,不属于排泄的范畴。为什么?2、简单梳理呼吸作用,解释代谢终产物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氨基酸+氧气→含氮废物(尿素)+二氧化碳+水 阅读P.28练一练1、 *代谢终产物不是肾脏产生的,而是全身细胞生理活动产生的废物,由循环系统运送到肾脏排出体外 二、肾脏的结构 1、观察肾脏纵剖面逐渐放大,展示肾单位肾单位:肾脏的结构功能单位。肾单位结构图肾单位的数量:170-240万个 看图学习纸:肾小体: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三、尿液的形成(微观)1、原尿的形成肾小球滤过作用-原尿2、尿液的形成肾小管重新吸收作用-尿液 血液流经肾单位发生了什么?之前学过,人体的血液是完全的闭管式循环,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毛细血管网。*板绘肾小体,观察血液流向血液经过肾小球后,一部分液体滤出进入肾小囊,即是原尿。原尿的成分与血液有什么区别?人体全身血液每天要流过肾脏300多次进行处理,经过测量,健康成人一天产生原尿约150升,这么多的液体当然不能直接作为废物排出。原尿流到哪里?*板绘肾小管,观察寻找第2个物质交换场所 原尿中哪些成分被重新吸收?(提示:有用物质)回收多少?推测尿液的成分。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练一练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