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64385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三年级下册2.5、谁在水中溶解的多 教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302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青岛,溶解,水中,谁在,下册,三年级
  • cover
《谁在水中溶解得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 2.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对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溶解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乐于运用多种物质探究它们分别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愿意了解溶解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能用对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器材准备】   教师准备:食盐、小苏打、天平、镊子、烧杯、玻璃搅拌棒、小勺、课件、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 讲故事《小马过河新编》大家都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吧。今天小马再次出发了,它要去河对面的超市给妈妈买盐,小马高兴地驮着买好的盐过河给妈妈送去。突然,小马一下子踩空了,一头栽进了河里。当小马站起来的时候,它突然发现他身上的东西变轻了。同学们知道小马身上的东西为什么变轻了吗?(预设:盐化了)用我们科学上的术语叫做“溶解”。 2.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溶解,通过实验回忆。这次实验我们需要用到这样几样实验器材,有食盐、水、烧杯、搅拌棒。首先往一杯水中加入一份食盐,用搅拌棒持续进行搅拌,不一会儿,我们可以发现食盐看见了,像食盐这样,放入水中,逐渐变成肉眼看不到的极小微粒的现象,就叫做溶解。 3.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预设白糖、味精、红糖、奶粉、小苏打、食用碱等。) 4.大家再来看一下刚才我加入了食盐的这杯水,如果我继续加入食盐,它能一直溶解下去呢,那其他物质呢,是不是能一直溶解下去呢?那么同样多的水中,它们的溶解能力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问题。 5.揭示课题:谁在水中溶解的多。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活动一:向一杯水中不断加食盐,食盐能一直溶解吗? 1. 学生猜想。(预设:能或不能) 2. 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抢答:做实验)对,我们可以做实验,在我们科学课上做实验是验证猜想的重要手段。 3.PPT出示小组讨论提示。 4.学生小组讨论。 5.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6.PPT出示任务要求:先将食盐分成若干小份,老师已经帮大家分好了若干小等份,每次加一份,搅拌,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持续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7.PPT出示谁是否一直溶解食盐的实验记录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教师巡回指导。 8.学生按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及时评价学生,适时引导。 9.PPT出示各组实验结果统计表,老师把各组数据输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板书:一杯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二)在 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 1.食盐和小苏打都可溶解于水,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呢?(学生大胆猜想) 2.要想验证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能力强,我们也可以做实验来验证。 3.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实验材料,每组都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烧杯、水、食盐 24克、小苏打 24克、搅拌棒、天平、镊子。 4.我们在同样大小的烧杯里装入同样的 50毫升水,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同时把全部的 24克盐和 24克小苏打分别倒入杯中,能比较出谁的溶解能力强吗?这样做行吗?(学生思考,提问学生) 5.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我们把 24克食盐和 24克小苏打都平均分成 8份,每份 3克,每次只倒入水中一份搅拌,等完全溶解了,再来倒入下一份。为了我们的实验更加准确,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分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