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964394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四年级下册2.6、声音的传播 教案

日期:2025-05-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305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岛,三制,2017,四年级,下册,声音
  • cover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声音的传播介质和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为主线,探究声音以什么形式在什么物质中传播。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能传播,对声音传播的介质有感性的理解。但对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效果的还不熟悉,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 知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声音的传播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声音传播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 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石块、纸杯、塑料线、毛线、细铁丝、细铜丝、回形针、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课件、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铃响了,不管在学校的哪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纷纷进入教室。为什么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能听到铃声?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学生根据问题思考,会想到声音是怎样进入我们的耳朵的,向什么方向传播等。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声音的传播》。二、探究活动 (一)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出示隔着固体听声音的场景图。大胆猜想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用实验验证。在一张桌子的两端,一个学生在桌子的一端轻轻地敲,另一个学生耳朵紧贴桌面的另一端倾听声音。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可以在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注意:听声音时,要将另一个耳朵用棉花塞住。 2.出示在水中用声纳诱捕鱼的场景图。大胆猜想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用实验验证。把两块石块浸入水槽中的水里面,在水中敲击石块,一个学生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壁上倾听声音,通过研究认识声音能在液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注意:听声音时,要将另一个耳朵用棉花塞住。 3.提出问题:老师在这里讲课,我的声音又是怎么传到你们的耳朵里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用实验验证。可用多种方法.播放音频(听收音机,MP3等)或者视频之类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就是靠空气传播的。 4.那么声音在空气中生如何传播的呢?出示空气靠粒子传播声音的视频。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 5.出示“抽空玻璃钟罩内空气,听不到钟罩内闹钟的声音。”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种罩内放进一只小闹钟,用抽气筒抽玻璃罩里的气体直至真空,观察现象。小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小闹钟在近似真空状态下,几乎听不到声音。通过抽空气前后对比实验,是学生认识到气体能传播声音。(把玻璃罩换成拔罐,把闹钟换成音乐贺卡的那个音乐发声器也可。) 6.学生交流汇报。小结: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7.出示铁道游击队队员把耳朵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体现声音传播的应用,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 (二)玩一玩“土电话”。 1.出示制作“土电话”所需材料 2.出示制作“土电话”的视频 3.学生讨论制作方法,然后分组制作。(把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分别用棉线、铜丝、细铁丝、塑料线做“简易电话”)。 4.玩“土电话”比较用棉线和铜丝做的“土电话”,哪种材料做的“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些?发现:铜丝传播声音效果好些。 5.把棉线做的“土电话”的棉线放松,与拉紧时听到的声音对比发现:拉紧的时候声音大,放松时候几乎听不到声音。 四、拓展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 2.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回声,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呢?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