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走进北京传统工艺美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北京传统民间玩具的种类,理解其艺术特点,掌握北京民间玩具“毛猴”的传统技艺。 二、过程与方法: 欣赏典型北京民间玩具美术作品,知道民间玩具艺术特点。在体验民间玩具“毛猴”作品的实践创作过程中,抒发思想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民间玩具的质朴,加深对手工技艺与传统文化的理解,珍视和保护优秀的民间玩具文化遗产,形成创造民间玩具的美好愿望与能力。 2学情分析 我校70%的学生为生活在北京的随迁子女,对北京传统工艺有着一些了解,他们在小学阶段接触过传统工艺制作的相关内容比较,了解其中的种类、材料及价值,但他们没有系统地了解过北京的传统工艺美术,面对工艺品缺少欣赏方法,对其美学品质缺少认知。但对民间玩具专题的研究兴趣很浓。 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预设问题1:学生对民间玩具的理解不足及课堂教学材料单一的问题。 解决办法:教师和学生课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尽可能丰富的民间玩具作品。 预设问题2:学生和民间玩具有时空距离,对其艺术特点缺乏认识。 解决办法: 通过对经典大师实物作品剖析,现代与传统作品对比赏析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民间玩具艺术特点的理解。 预设问题3:学生容易陷入“单纯的模仿”,而没有创新。 解决办法:在课程设计中,采用展示经典作品,将理论知识实物化、直观化,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结合思维导图演示,感受创意的过程。 预设问题4:学生创作的民间玩具“毛猴”作品姿态单一,不够生动的问题。 解决办法:学生探究质疑,利用不同姿态毛猴的教师演示加深学生对动态的理解,引导学生建立立体成型意识进而理解作品美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民间玩具种类,理解北京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体会北京传统民间玩具“毛猴”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北京民间玩具“毛猴”的传统手工技艺方法,小组合作创作北京民间玩具 “毛猴”作品,表达思想和主题,通过“毛猴”创作体会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走进传统工艺美术-民间玩具 师生展示自己小时候的玩具,并畅谈感受。 学生扮演古时民间卖货郎,推着满载老北京民间玩具的古时独轮车走入各学习小组,巡回展示,创设在北京胡同里,院落中走街串巷售卖民间玩具的情景,招揽学生观看。 出示课题:走进北京传统工艺美术-民间玩具 学生观察当代、80年代及传统老北京民间玩具的实物,感受随着时代发展,玩具的变化。 活动2【讲授】(一)对比欣赏,了解民间玩具工艺特点 师问:观察这些民间玩具,你们觉得它们和你们带来的现代玩具都有哪些区别呢? 对比欣赏现代玩具风车与老师收藏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俊老先生制作的传统手工风车有何不同。 板书: 1.工艺特点:手工技艺 活动3【讲授】(二) 欣赏实物作品,探究材料特点 师:你们看这独轮车上的作品都是具有我们北京特色的民间玩具, 请每组派代表选取喜欢的玩具带回组内,组内的成员一起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并互相讨论, 讨论内容: (1)你见过吗?能够说出他的名字么? (2)说出所使用的材料,找出并归纳这些民间玩具在材料使用上有哪些特点。 板书: 2、材料特点:就地取材 教师小结:你们看,几根麦秸,可编织出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 一根针,几根线,一小块布可以缝制成令人爱不释手的布老虎; 一块随手可得的泥巴块,可以很快地捏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兔爷。 活动4【讲授】(三) 对比赏析,探究造型特点 师:你们知道老师的这件宝贝他是谁么? 他不仅是老师的宝贝,更是咱老北京人的宝贝,他叫“兔爷” 讲解“兔爷”的传说体味京味,并观察北京“兔爷”和真实的兔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板书: 3.造型特点:概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