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985943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582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
  • cover
课题 大道之行也 课型 新 总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提高朗读能力,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通过字词句检查默写掌握文言知识。 3.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大同社会的含义。 教学难点: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大道之行也》是本文选自《礼记·礼运》,是其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猜字激趣、导入新课 “道”的本义是行走;“大道”是通达天下的行走。慢慢引申为一个原则、一种制度。通达天下的制度能够施行,天下一定是公共的。 设计意图:借助字形,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初步建立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走进文本,讲授新课 第一学程:复习旧知,介绍《礼记》 学习任务:介绍《礼记》 回顾上节课《礼记》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提示: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可从以下五方面: 名(课文名、作者名) 时(作于什么时间或作者的朝代) 地(作于地点) 评(名人对其的评价) 作(代表作) 学法指导: 学生展学: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或质疑。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积累文学常识的意识,增加对经典的了解。 第二学程:读《礼记》之《大道之行也》 学习任务:读准字音 听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或同学读错的字。 第一步自学: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或读音把握不好的字。 第二步展学:小组展示,接力朗读,一人一句。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 在学生整理生字词的的基础上,老师出示本课生字词: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 矜寡孤独(guān) 幼有所长(zhǎng) 男有分( fèn )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谋闭而不兴(xīng) 设计意图:夯实基础,助力文言文阅读理解 学习任务:读清节奏 读课文,读准节奏停顿。 老师提示: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力/恶(wù)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一步自学:小组内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第二步展学:小组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 设计意图:熟悉文言文的读文节奏,诵读中感悟作品内蕴。 学习任务:读清意思 结合文下注释及手中的工具书,疏通文意。 第一步自学:自读疏通文意,对不理解的字词句做好圈点,交有组内交流讨论; 第二步互学:交流讨论不理解的字词句,完善句意,做好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第三步展学:提出本组内在文意上的疑惑,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 分类整理文言字词 古今异义 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路; 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 鳏寡孤独 古义 :为两个字。“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作乱害人 今义 :捣乱、杂乱、小偷 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 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2、不独子其子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 3、故外户而不闭 名词作动词,从外面把门带上。 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生与生、组与组、师与生等多边合作突破重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