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第一课 故事中的智慧 课时:1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等欣赏活动,让学生理解雕塑的概念、分类及欣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 2.学会欣赏、评述雕塑作品,感受作品中的故事、体会故事中的智慧。 3.在欣赏古今中外雕塑作品的过程中,去体验、去感受雕塑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活动珍惜美术文化。 教学重点: 在对文学性雕塑的了解探究中,使学生接受智慧和美德的教育。 教学难点: 在对文学性雕塑创作方法及欣赏方法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阶段 课前游戏: 稳定学生情绪,组织学生玩“动动谁是木头人”游戏。 一、引入阶段 (1)找一找(设疑激趣) 桌面上展示了许多东西。(飞马踏燕、唐三彩、套娃、泥娃、蜡染、国画) 找一找看一看桌面上的分别属于哪一类美术作品? 老师不公布答案,请学生看大屏幕。 (2)雕塑作品与绘画的区别 课件图片出示:泥塑的马和绘画的马。 提出问题:两幅作品的不同点在哪里? 课件图片出示:教材中作品铜雕刻作品。 出现雕塑的概念: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形式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是用可塑的(如土、胶泥)可刻的(如木、石等)材料,制作出的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 出示课题:故事中的智慧 对学生先前的判断与学生一起进行正确辨别。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雕塑呢? 二、发展阶段 1、欣赏雕塑作品,感受雕塑之美,及作品中表现题材中寓含的智慧。 2、课件出示图片:“司马光砸缸” A、提出问题: (1)这是个什么故事形象?它属于圆雕作品还是浮雕作品呢? (2)它有哪些特征?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3)它用了什么材料?为什么用石头? (4)说说作品中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2、课件出现《曹冲称象》 A 、提出问题:这个故事谁知道? 老师介绍曹冲。讲授关于曹冲称象的故事。 B、 问题: (1).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人物啊? (2).这个雕塑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3、课件《海的女儿》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课本的教学重点,引领分析,在师生互动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了解文学性雕塑及它的创作方法及欣赏方法,并收获智慧懂得道理。 三、实践阶段 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教材中自己感兴趣的雕塑作品 1、雕塑作品的图片,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问题,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从作品的题材中韵含的智慧,材质与造型手段的运用来评价不同的雕塑作品并进行表演。时 雕塑作品:井底之蛙、截杆入城、对牛谈琴、自相矛盾等 问题:作品中的人物动作、表情怎么样? 雕塑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采用了什么表现形式?合适吗? 这个雕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学生上来表演和述说。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总结阶段 课件看城市雕塑作品。最后欣赏“大卫”雕塑。 “大卫”刚坐落于宁波大剧院前面,是意大利政府送给我们宁波的礼物,是两个政府友谊的象征。 请学生平时多观察身边的雕塑作品,并用学过的方法进行欣赏,做记录。发下记录的表格。 五、板书设计 故事中的智慧 司马光砸缸 草冲称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