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071899

5《黄河颂》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97481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黄河颂,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黄河颂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重点) 品析诗歌抒情的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难点)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重点) 学习目标 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诗人随军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有力的船夫号子,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诗人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是其中的第二乐章。 作者简介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1913—2002)湖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冼星海 (1905—1945)祖籍广东,作曲家、钢琴家, 《黄河大合唱》就是由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抗战作品。 字词正音 气魄 pò 魄 山巅 diān 巅 澎湃 péng pài 澎湃 掀起 xiān 掀 狂澜 lán 澜 泻 xiè 泻 哺育 bǔ 哺 滋长 zī 滋 识词释义 赞歌: 赞美人或事物的歌曲或诗文 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九曲连环: 本指黄河地理、自然特征,现指河流弯曲或曲折复杂 摇篮: 比喻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屏障: 像屏风一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一泻千丈: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整体感知 朗诵词部分,诗人以呼告的手法,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第二部分: 主体部分。由“望”黄河描写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到直接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 第三部分: 尾声部分。诗人直抒胸臆。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词是关键词? “颂” 2.这首歌词的首尾很显然是呼应,但这两部分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起首重点落在“黄河”上,结尾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研读赏析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由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绘、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伟瑰丽的想象成分,条理清晰,章法严谨,同时为下文的“颂”黄河蓄势。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表现黄河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点出黄河蜿蜒曲折的特点。 纵向描绘黄河的流向。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文中三次写“啊!黄河!”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啊!黄河!”把主体部分分为了三个层次。 反复、直抒胸臆的手法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比喻:形象地指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直抒胸臆 中华民族的摇篮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比喻: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又可成为民族精神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