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昆虫一家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美术 学段: 小学 年级 一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者 教材 义务教育教科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昆虫一家》是一节“造型·表现”课,课上让学生们在了解和运用各种方法表现自然界中不同昆虫的特点过程中,给他们充分展示和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和体验中“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学生掌握知识、了解昆虫特点的同时,培养孩子们实践能力和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设计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学大纲》、多元智能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昆虫一家》是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是结合小学生对昆虫的喜好而创设的。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通过观察、分析、回忆感受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昆虫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及自然界中昆虫的兴趣,感受自然界及自然界中昆虫的美和奇特,在让学生了解昆虫特点的基础上,用多种方式表现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昆虫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生动的创造力。学生情况:本课的学习者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学生年龄小,思维较幼稚,他们对周围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昆虫极感兴趣,但对昆虫的特点缺乏细致的观察,他们的想象能力很强,但需在老师的引导与启发下进行;他们缺乏对事物的概括能力、表现能力、教师应在学生创作中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教学方式:自主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方式等教学手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兴趣为先导,以技能为重点,以美育为中心,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准备:学生:美术书、绘画纸、彩色纸、挂历纸、皱纹纸等多种纸材;水彩笔、油画棒、胶棒、剪刀等。教师:多媒体课件、美术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1)初步感受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昆虫特点。(2)了解生活中常见昆虫的基本知识与身体结构,初步学习画面主次关系的表现方法。技能:学习运用观察、概括的方法表现昆虫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利用谈话法、体验法、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体验、欣赏(教师示范、图片等)中,掌握运用基本形进行概括和画面处理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和表现生活中昆虫的形态、颜色的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乐于创造。教学重点:发挥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用多种方式表现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昆虫的特点,体会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教学难点:表现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昆虫的方法。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时间 激趣引入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呢? 2. 电脑出示:(一只拟人的小蝴蝶,由远及近的走来,蝴蝶自我介绍,我带大家到昆虫的大家庭参观去,提出观察任务)请你们仔细看看我们的外形和身上的颜色。 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老师互动。 通过拟人小蝴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自然界中的昆虫。2.这些昆虫都生活在地球上,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板书课题:《昆虫一家》3.谁能把你看到的小昆虫从颜色和外形上,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4.除去刚才看到地昆虫你还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昆虫吗?5.教师小结:昆虫的世界就像一个大家庭,它们的种类实在太多了,说一说昆虫的共同特点和对人类有益的昆虫。6.电脑出示:拟人小蝴蝶。(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在课堂上也创设一个美丽的家园,让我和我的小朋友来你们这里参观呢?)7.教师示范,学生参与教师选择一种制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