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生物与非生物 【课标要求】 7.1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知道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比观察,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认识生物的共同特点。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生物与非生物的探究兴趣。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难点: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 【资源与建议】 1.《生物与非生物》是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 2.学习过程:首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了解“石头与小草,什么会慢慢长大?”引导学生思考石头、大树、小草是否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知道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是非生物。其次通过“比较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两组图片,找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特点。再通过判断机器人、生石花、钟乳石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从而知道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需要营养,能生长、繁殖、呼吸,对刺激有反应等。最后是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利用课上所学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寻找生活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做到学以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图片上有什么? 这些物体哪些是有生命的呢? 2.小组讨论,交流。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与非生物。(板书课题:生物与非生物) 探究新知 任务一:活动一“石头与小草,什么会慢慢长大”? (一)基础活动 活动一:石头与小草,什么会慢慢长大? 1.思考:小草与石头相比,有什么不同点吗? 2.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小草是有生命的,属于生物。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属于非生物。 (二)进阶活动 任务二:比较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发现? 活动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你有什么发现? 1.提问:观察狗妈妈、小狗和两只玩具狗,对比观察两幅图片,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小狗是妈妈生的,能长大,要吃东西。玩具狗是制造的,不能吃东西,不能长大。 3.塑料花与真花的对比图片,有什么发现? 4.小组讨论、交流。塑料花不用浇水,不会变化。真花需要浇水,会变化,会死亡,有生命。 5.小结:生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生长,能繁殖后代,都要吃东西,会运动,都需要呼吸。 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①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②需要营养;③会生长变化;④会繁殖;⑤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6.思考:它们都是生物吗? 7.小组讨论:这些图片上的物体都是生物吗,理由是什么? 8.汇报交流,梳理完成表格。 9.出示图片:机器人、生石花、溶洞中的钟乳石,思考:它们都是生物吗? 10.小组讨论:这些图片上的物体都是生物吗,理由是什么? 三、交流评价 汇报交流,梳理完成表格。 班内交流: 生物需要营养,能够生长,能够繁殖,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而非生物则不需要营养,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不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四、拓展应用 任务三:找一找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12.播放大自然的视频,学生找一找视频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它们是生物还是非生物?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做出判断,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13.判断石笋、青苔、地衣等是否是生物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分别了解了动物、植物的各自特点,又概括了生物的共同特点,面我们就可以根据生物的共同特点来辨别一种物体是否是生物。 (2)出示石笋和青苔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两幅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并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