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181366

人美版(北京)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中国画-学画青蛙(表格式)

日期:2024-06-05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83106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美,青蛙,学画,中国画,10课,教案
  • cover
教学设计体例表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笔墨游戏———青蛙 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四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小学美术 -出卷网-: 人民美术-出卷网- 出版日期:2004年5 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齐白石的国画作品《青蛙》,了解、学习一些绘画的表现方法,加深对绘画语言方面的了解,增强自己作品中的绘画因素,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本课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使学生较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加深对基本用笔、用墨方法的了解,抓住青蛙的外形和动态特点,运用中国画的方法尝试完成一幅水墨画。课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挖掘这节课的人文内涵以增强学生作品中的绘画因素,激发学生传承、发扬美术文化,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艺术。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在全套教材中,属于中国画系列中的学习内容,本课的知识重点是绘画语言(中锋、侧锋)两种最基本笔法的进一步运用。教材选取了齐白石的一幅水墨画《青蛙》,学生易于接受,用抽象的绘画语言表现出青蛙的形体特征,既概括又简洁。教材中提供了学生作品欣赏和青蛙画法步骤图及青蛙的不同动态。学生可以参考模仿,也可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水墨画的笔墨情趣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地位、作用及关系:本课是教材体系中作为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而设置的重要课程。横向来看,本课与本册中前一课《笔墨游戏———荷花》构成了一个学习单元。纵向来看,在整套美术教材中,本课的设置,对前面学过的第五册《水墨游戏》和《彩墨游戏》等起到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的作用。并承接第八册以后的笔墨游戏和水墨表现的其他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学情分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及能力:由于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初步地了解了中国画的中锋、侧锋;墨的浓淡、干湿等最基本的用笔、用墨方法。本节课中的绘画对象———青蛙,也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小动物,学生基本能够抓住青蛙的外形和动态特点进行绘画创作。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由于对纸的性能缺乏了解,对水分的大小掌握不好,用毛笔塑造物象不习惯。也可能会有学生在表现时出现单纯模仿的情况,教师应启发、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大胆的再创造,可添加环境丰富画面。3.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名家及学生水墨画作品,青蛙图片、水墨青蛙动画片段、教师示范演示、范画以及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方法:欣赏、探究、讨论、游戏、尝试表现等。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名家及学生水墨画作品、青蛙图片、水墨青蛙动画片段、国画工具、范画等。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锋、侧锋、浓墨、淡墨、浓破淡是水墨画的语言要素。(2)技能目标: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画出青蛙形象,尝试创作一幅水墨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中锋、侧锋、浓墨、淡墨、浓破淡、聚散等绘画语言,并利用这些绘画语言去表现青蛙,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齐白石《青蛙》一画的情趣之美。(2)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笔墨造型能力。 4.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发给每组学生一只活动的青蛙,作为学生了解青蛙动态的小道具。 准备学习用具 降低本课学生学习的难度。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猜谜语:小时着黑衣,长大穿绿袍, 水里过日子,田里捉害虫。引出课题《笔墨游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