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日晷》 【课标要求】 16.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时。情感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制作日晷模型、使用日晷模型计时表现出探究兴趣。 3、了解日晷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时。 难点: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 【评价任务】 任务一:认识日晷(检测目标1) 任务二:制作日晷模型(检测目标2) 【资源与建议】 课前准备:日晷模型和相关的图片 学习过程: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日晷,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聚焦 教师与学生交流:现在是什么时间 古时候的人们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是如何知道时间的呢 (学生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太阳确定时间的实例。例如:看太阳的位置或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推算时间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计时的一种仪器,引入新课《日晷》,板书课题。 任务一:认识日晷(检测目标1) 【新课导入】 二、方案探究(一)基础活动 教师出示日晷模型和日晷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观察、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了解日晷的构造,如晷面和晷针等并测量日晷各部分的尺寸、角度等数据。(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简单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日晷由底座、晷面、晷针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面倾斜人们根据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的变化进行计时。教师出示形式多样的日晷的图片丰富学生的认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晷的科学原理。 评价标准: 能准确说出日晷的晷面和晷针有什么特别之处★★★ 能说出日晷怎样表示时刻★★ 说不完整也说不全 ★ 二、方案探究(二)进阶活动 任务二:制作日智模型(检测目标2) 1.制作日晷模型。 引导学生结合思考观察过的日晷的结构,出示课前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动脑思考设计自己想要制作的日晷模型。 2.指导学生在阳光下摆放、调整、检测日晷。教师帮助学生选择好白天都可以被太阳照射到的平整场地引导学生进行长期观察如教室朝阳的窗台、走廊栏杆等位置,通过指北针测量南、北方向,指导学生固定自制的日晷模型位置和晷面角度,进行测试调整日晷。 因为这是一个为期为一个白天的观测活动,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帮助学生首先调整好当前时间日晷的晷针在晷面影子位置,提示学生接下来观测注意相关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日晷上的示数是否与当地时间一致,并多次检验日晷上的示数与当地时间是否一致。 评价标准: 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2.能讨论、设计实验探究:说出基本制作步骤★★ 3.能够细致观察制作步骤,做好记录,总结具体步骤★★★ 三、交流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暑针垂直于晷面,晷面倾斜,晷针上端指向北天极,下端指向南天极,我们可以利用日晷来计量时刻。 四、拓展应用(三)科学与生活 1、教师提出拓展活动主题方向:“查找资料,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 学生积极交流,教师适时出示燃香计时、沙漏、漏刻等图片,向学生简单介绍,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活动,并提示学生将课 后学习活动做好相关记录,延伸课后。 2、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关于古代计时仪器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梳理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暑针垂直于晷面,晷面倾斜,晷针上端指向北天极,下端指向南天极,我们可以利用日晷来计量时刻。 六、课堂检测 1、完成科学新课堂《日晷》 2、日晷由( )和( )组成 3、暑针垂直于( ),晷面( ),晷针上端指向( ),下端指向( ),我们可以利用日晷来( )。 【学后反思】 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 2.日晷的组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