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氧气》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熟悉的气体,把它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本课题先阐述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层层深入,符合初中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和探索其他物质作铺垫。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 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 认识化合反应的和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全面观察,记录,准确描述与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4.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展示登山图片【引言】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氧气这么重要,它有哪些性质呢? 思考,回答:水,食物,羽绒服,氧气瓶。 通过问题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探究1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P33第一自然段,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 颜色(无色) 状态(气体) 气味(无味) 密度(1.429克/升) 熔点(-218℃) 沸点(-183℃) 溶水性(?)【提问】氧气能溶于水吗? 阅读,归纳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探究2 【讲述】水中的生物能存活,说明氧气能溶于水,但是溶解性较小。【展示】这是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演示】实验2-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讲述】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了,说明氧气有助燃性。 观察,思考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 让学生尝试探究的乐趣。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它物质燃烧 [多媒体]以木炭燃烧实验的视频为例介绍观察程序。 [电子板书]观察程序:反应物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出现的现象,特殊生成物质的检验 观察实验现象: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让学生学会如何细致全面地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活动探究3 【实验2-3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电子板书]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讲述】硫燃烧生成的气作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它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 学生通过观察后,积极描述实验现象。 活动探究4 【设问】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在氧气中呢?【实验2-4】【提问】为什么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不一样?总结现象:空气中:只能加热至红热,不能燃烧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小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在空气中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观察实验现象: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让学生学会如何细致全面地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引导讨论】 教材P35“讨论” 比较三个反应的共同点 【讲解】化合反应:我们把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比较,思考,回答 都是化学反应;都是点燃条件;都是与氧气反应;都反应剧烈;都放出热量; 都是两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 使学生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