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315585

选择性必修2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31张PPT 含内嵌视频)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288352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文化交流,视频,内嵌,PPT,31张
  • cover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 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 4 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课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凉州词 唐·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西域在哪儿? 西域:现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时空定位】 思考: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有何意义? 一、古代的商路贸易———丝绸之路 材料一:《史记·大宛列传》:“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裴駰集解引苏林曰:“凿,开;空,通也。骞开通西域道。” 材料二: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传》 ①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 ②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条件? 经中国西北和中亚的贸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虽已存在,但没有形成固定的路线,且断断续续、鲜为人知。张骞通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真正打开了双方交流之路,丝绸之路也从此成为了国家的正规的中西通途,其贸易的规模、稳定性和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为“凿空”。 政治、经济、统治者、个人等 多角度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政治: 经济: 外交: 文化: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欲联络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募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西域,顺利到达乌孙后,又分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其他诸国。公元前115年,张骞返回长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使节往来日益频繁。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十九年之久,行程数万里,途中历尽艰辛,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整理 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历史象征。 促进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 促进物种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 概念 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为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条件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 ②中国的丝绸广受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欢迎。 史实 “凿空” ——— 张骞通西域 经过 ①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 ②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人俘虏,羁留十余年,后辗转抵达大月氏。 影响 ①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②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代表商品 丝绸 路线 长安(今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或阳关→今新疆→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中亚→西亚→欧洲或北非 发展 (陆上)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 衰落 时间 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原因 ①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②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 一、古代的商路贸易———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漠北草原(南西伯利亚) 咸海、里海以北 欧洲 小亚细亚 茶马互市 印度 缅甸 成都 西安 关中平原 成都平原 横断山麓 澜沧江、怒江 缅甸、印度 中亚、西亚 西南丝绸之路 时间:形成于西汉时期 条件:造船技术、指南针、经济发展 目的地: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地区 交通枢纽:广州、泉州、明州 海上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