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彩缤纷的风筝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复,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刻理解民间艺术,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民族文化的总体面貌,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鉴于此,笔者对赣版美术教材第廿四册中《五彩缤纷的风筝》一课进行以下案例设计。 一、设计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风筝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它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国家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它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曾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一直流行至今,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让中学生关注风筝,并在设计应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教材的主要目的.作用现今的中学生对风筝见的较多却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以事论事,就是不仅要认识风筝文化。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爱生活、爱美的思想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并给学生足够的智慧呈现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能力。从风筝的来历、作用、工艺等方面,吸引学生们用全新的视角重新看待我们的民间艺术,让学生充分了解其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传承了我国这优秀的民间艺术。 2、教学切入点 风筝是传统民间艺术。教学中从何处下手才能使学生感觉、体味到,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性的工具,是经过几千年演变、几代人的创作。是人们生活中追求美的一种行为。本课以风筝的作用、来历为切入点,逐层展开。使学生感受到风筝文化从面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和提高在生活中发展创作美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的构想 1、直观教学法:“惟有美术教育才能胜任‘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大量的图片信息能引导学生了解风筝历史文化背景,做出审美与意函的判断,引导他们能够正确的解读风筝文化。 2、过程启发式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在课件图片和实物风筝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实践。将不同兴趣倾向的学生都吸引到风筝的创作中来,激发学生参与、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中主要困难的解决 1、学生实践中独立操作的难度 我安排课前信息采集表、课堂学习活动表,帮助他们能有效的安排自己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表一、表二、 表一: 五彩缤纷的风筝 信息采集表 风筝的来历、作用: 风筝的类型: 风筝制作工艺: 材料: 图案: 制作过程: 收集途径:1、网址:中国风筝协会网、潍坊风筝网等。2、报纸书刊。3、风筝实物。4、向旁人了解。 其它: 采集人员: 组 时间: 表二: 五彩缤纷的风筝 学习活动表 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分工 组别: 成员: 组长: 扎 糊 绘 介绍说明 设计制作 设计主题: 设计意图说明: 扎: 糊: 绘: 图案: 2、关于制作要求难易速度的选取 风筝品种增加,性能提高,在民间浸染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历史上的风筝有宫廷风筝和艺匠风筝之分。宫廷风筝的美观、精致等特点,民间风筝的特点是 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农民和手工艺人作为民间风筝的制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审美习惯制作风筝。从教学的角度,学生欣赏的风筝以宫廷为主,可使学生在视觉的感知下,感受风筝文化的魅力。但在实践活动中民间风筝主题鲜明,配合传统节令,装饰性突出;制作风格粗犷,淳朴,一般就地取材,制作者祖传世袭,相互观摩,有集体创作的性质,蔑扎纸糊即成。于是我想两部份结合教学,不仅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