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321117

14勤于动脑 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30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勤于,动脑,教案
  • cover
勤于动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思维定势,明白思维定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跳出思维定势的圈的方法。 方法与途径 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发现思维定势这种现象,并且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心理学小实验,明白一直利用过去的经验和习惯解决问题虽然有其益处但也存在弊端。之后利用小问题、图片和活动步步引导学生感悟并且掌握跳出定势的方法。 情感与评价 通过游戏和问题,让学生自己感受思维定势的不可思议及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自发产生想要客服这种思维局限的渴望,并通过之后的活动和训练,感受跳出思维定势的愉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思维定势的含义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跳出思维定势的方法。 ??一、导入 ??教师:古代有一个叫文彦博的小子,他最爱踢球。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踢皮球,忽然,球飞进一棵大树的洞里。一个小朋友伸手去掏洞里的球,但够不着;又用棍子捅,球掉得更深了。正当大家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只见小彦博端着一盆水回来了,他把水倒进树洞里,其他小朋友也都回家端水,不一会儿,皮球就浮出灌满水的树洞。文彦博拴起皮球,小朋友们都开心地笑了,他们又有皮球玩了。教师:文彦博动脑筋想出灌水取球的办法,他真聪明。同学们,你们也想有个聪明的大脑吗?今天,我们讲勤于动脑,使人聪明的道理。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讲解课文,并领着学生齐读课文。 ??2、请一位同学复述一遍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教师讲农夫扛毛竹进城的故事。 ??4、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从以上两个故事中,看到了勤于动脑和不爱动脑的人做事效果大不一样。在危急关头,司马光肯于动脑,想出救人的办法;农无不肯动脑,思想呆板,结果将一根成材毛竹毁坏了。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向司马光学习,在学习和处事时,要勤勤恳恳于动脑。 ??三、课堂活动 ??1、想想议议。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A、司马光为什么那么聪明?B、农夫为什么没把整根毛竹扛进城?C、你想出让整根毛竹进城的办法了吗?教师采用对比方法,让学生认识肯于动脑才能办成大事,不爱动脑的人将一事无成,教师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是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教师:我们请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2、想想说说 ??教师:我在黑板上挂出四个问题,大家看过后想一分钟,然后自由发言。这四个问题是:A、一口气你能说出多少种树的名称:B、看到红色后,你会想到什么?C、你能说出古种含有三角形的物品吗?D、全班男生排成一排,从右边数刚刚是第十名,从左边数他也是第十名,那么全班男生共有多少名?让学生在本项活动中,体验因动脑取得成功的喜悦心情,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想想做做 ??教师:我在黑板上挂出四张问题牌,请同学们默读、思考两分钟。然后请同学上讲台来切苹果和做填数字游戏,其他同学在桌上摆黄豆。通过想想做做活动,让学生动脑又动手思考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心灵手巧”的含义。 ??4、想想画画 ??师:(让学生把书翻到指定页)请大家在空白处画一张彩色苹果树的画。学生在构思苹果树的构成时,不仅知道苹果好吃,还要了解苹果树的枝、叶、树干、开花和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训练学生的绘画能力及对色彩的真实搭配能力。 ??5、给画加标题 ??教师:书上有幅画,请同学们仔细看一分钟,然后分别给画加上标题。此项活动训练 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概括能力。 ??四、实践指导 ??1、教给学生开动脑筋的办法。教师将三段话投影到教室前屏幕上,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全班同学齐读一遍,最后通牒教师讲一遍。教师:勤于动脑,才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