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32789

第2课 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日期:2025-11-0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12460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课,黄土高原,开发,治理,教案
  • cover
【 课 题 】八下第七单元 黄土高原 第2课 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 【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理念】课堂开放、面向全体、多媒体手段、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课标要求】 运用读图与气候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并总结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道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分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重点)(难点) 2.运用图文资料,知道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德育目标) 3.了解综合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德育目标) 4.记住大同、阳泉、神府等煤矿的分布,理解能源基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点) 【教学模式】三段式有效课堂导学模式。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黄土高原地形图、黄土高原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地理助学》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预习展示 导入图中景观体现黄土高原地形特点是什么?思考1.黄河的含沙量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2.形成黄土高原的风力、流水属内力还是外力? (出示目标) 展示预习成果,提出问题困惑。学生进入“问题———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探讨情景(读图片)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成果,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思考:家乡是否有水土流失?是怎样治理的?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探究知识的情感和态度。 合作学习 (板书)探究一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读图)1.读水土流失示意图,完成问题。A坡虽然土质疏松,夏季也多暴雨,但地面有植被保护,因而水土流失并不严重,B坡土质坚硬,雨量也小,还有植被,水土流失将会很小。D坡虽没有植被保护,但土质坚硬,雨量小,流失也不严重。C坡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地面缺乏植被保护,所以水土流失是非常严重的。 (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及创设问题情境下,自主学习探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完成问题。(思考分析)(1)黄土高原是我国最为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导致_____下降、河流_____剧增、_____频繁等问题,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利用教师提供的信息及问题,学生完成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注重前后知识的连接和过渡。训练学生对比总结能力 问题探究思考分析 追问①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哪条河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区位于黄河哪河段?追问②黄河泥沙主要来自哪一河段?这与黄土高原有什么关系? (2)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①黄土_____疏松,易受流水侵袭。②夏季多____。人为原因是_____。(3)人为破坏植被主要体现在①生产方式落后,导致____滥伐、____放牧。②工程建设需要采矿、修路等。(4)利用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将相应序号填入图中框内。A.扩大荒地开垦面积B.农作物单产下降C.破坏植被,垦荒伐树,水土流失D.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E.劳动力缺乏追问①分析恶性循环,就如何解决这种恶性循环提出一些建议? 追问②控制人口对综合治理有哪些重要意义? 追问层层深入,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也使知识有了深度。利用地形、河流、人口的知识学习水土流失的内容。 过渡链接 以上我们学习了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利用图示分析了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得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是来自人口的压力,因此治理要从控制人口开始。下面学习综合治理。 读图探究观察与思考、对比总结拓展思考 (板书)探究二 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2.综合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_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