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344906

人音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编花篮》(表格式)

日期:2024-06-2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327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编花篮
  • cover
《编花篮》 授课教师: 课题 《编花篮》 授课年级 四年级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歌片、录音带、打击乐器 课型 唱歌课 教材解读 《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曲调为齐声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行为目标 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3.对比聆听南北方民歌,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民歌产生兴趣。 研结构 1.激趣导入。2.通过口传心授、模唱等方式,分乐句学唱歌曲。3.了解甩腔、首字下沉、依字行腔等民歌特点4.对比聆听南北方民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风格特点。5.了解河南音乐文化历史。 聚焦核心 唱、跳、模仿、对比。 用结构 以对比聆听的方式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特点。 整体把握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听全曲,感受歌曲情绪、节奏等音乐元素。三、学唱歌曲,能用自然、流畅的歌声及肢体动作表达歌曲。四、拓展活动,通过多媒体了解河南音乐文化。 课的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意义先行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播放歌曲《河南人,中!》片段,带领学生感受河南方言。教师介绍河南简况。 研结构 二、学唱《编花篮》 学习《编花篮》出示课题,初听音乐。思考: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师范唱歌曲思考:歌曲中哪些地方具有河南民歌特色?分乐句学习歌曲:学唱第一乐句:①出示PPT,学生根据声调,朗读歌词②教师范唱,感受旋律,提出民歌“依字行腔”的特点③教师范唱,学生感受装饰音“倚音”,并模唱。④通过做“回声”练习,学唱乐句。⑤将乐句带入歌曲中进行演唱。学唱第二乐句:①师范唱,生模唱,通过师生合作学唱乐句。②改变接龙方式,继续熟悉旋律及歌词。③将乐句带入歌曲中进行演唱。学唱第三乐句:①师范唱,引导学生回顾“衬字、衬词、衬句”的含义及意义。②通过练习“甩腔”,学唱乐句。③加入亮相动作,巩固乐句。④师生接龙演唱乐句,并表演。完整演唱歌曲强调歌曲情绪,再次演唱歌曲。 用结构 拓展延伸 对比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和《编花篮》,通过教师范唱以及旋律线的走向来赏析南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河南音乐文化。欣赏豫剧。 板书设计 编花篮河南民歌 甩腔 首字下沉 依字行腔 课后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