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358395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复习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4-05-1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3325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平行线,PPT,20张,课件,复习,教版
  • cover
(课件网) 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复习课件 知识结构 相交线 两条 直线 相交 邻补角、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垂线及其性质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两条 直线 被第 三条 直线 所截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 平行公理 平移 判定 性质 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定义: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 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知多少 公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axiom)。 证明:除了公理外,其它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 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theorem)。 本套教材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公理: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 公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a∥b。 判定定理1: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a∥b。 判定定理2: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1800,∴a∥b。 a b c 2 1 a b c 1 2 a b c 1 2 公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1=∠2。 性质定理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1=∠2。 性质定理2: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1+∠2=1800。 a b c 2 1 a b c 1 2 a b c 1 2 平行线的性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ABC中,∠A+∠B+∠C=1800。 ∠A+∠B+∠C=1800的几种变形: ∠A=1800–(∠B+∠C)。 ∠B=1800–(∠A+∠C)。 ∠C=1800–(∠A+∠B)。 ∠A+∠B=1800-∠C。 ∠B+∠C=1800-∠A。 ∠A+∠C=1800-∠B。 这里的结论,以后可以直接运用。 A B C 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推论3: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ABC中: ∠1=∠2+∠3; ∠1>∠2,∠1>∠3。 A B C D 1 2 3 4 这个结论以后可以直接运用。 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设和结论; (2)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 (3)根据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 (4)分析证明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如图:∠1是△ABC的一个外角,∠1与图中的 其它角有什么关系? ∠1+∠4=1800; ∠1>∠2; ∠1>∠3; ∠1=∠2+∠3。 证明:∵∠2+∠3+∠4=180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4=1800(平角的意义), ∴∠1=∠2+∠3。(等量代换)。 ∴∠1>∠2,∠1>∠3(和大于部分)。 A B C D 1 2 3 4 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用文字表述为: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探索思考 外角的内涵与外延 在这里,我们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接推导出两个新定理。像这样,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 推论可以当作定理使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A B C D 1 2 3 4 例1:已知:如图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