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370745

活动四《当元宵遇到汤圆》教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劳动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609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活动,当元宵遇到汤圆,教案
  • cover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本 【课题名称】 当元宵遇到汤圆 【一、活动背景】 为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以劳动精神鼓舞学生,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劳动实践教育学生,马田小学三年级6班彩虹中队开展“当元宵遇上汤圆”系列活动。学生在老师以及家长的指导下,亲身实践包汤圆、煮汤圆、赋汤圆、品汤圆等,践行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的美好,并将亲手包的汤圆与父母、亲人、朋友一起分享,逐步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从而热爱生活。 (一)实施素质教育,践行劳动教育的需要。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 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指出了劳动教育在“德智 体美劳”育人体系的重要地位,这对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 (二)弘扬传统文化,体验传统习俗的需要。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节日背后丰富的节俗,如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等。随着时代的更迭,孩子们对于传统节日的体验较少,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只知道元宵节节可以吃汤圆,对于节日背后深厚的文化了解很少,这次活动以元宵节为背景,以包汤圆为核心活动,旨在通过劳动实践,增强学生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本班学生的劳动体验多以家庭劳动以及学校清洁劳动为主,对于集体性的手工制作尤其是食品制作的体验比较少,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在劳动中掌握包汤圆技能,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学习劳动精神,落实课程教育的需要 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旨在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养成尊重劳动的情感,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和经历。本次活动学生有较多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能学会包汤圆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从而热爱生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表达欲和求知欲,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评价能力,适宜开展探究类的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动起来,真正地参与实践,孩子们对于元宵节的来历比较了解,这是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但是学生对于汤圆的制作过程并不了解,学生元宵节吃的汤圆大多数都是在超市购买的,他们很少尝试过包汤圆,所以,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习、掌握包汤圆技能,在“躬行”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手实践,体会劳动的艰辛,使学生树立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2.在活动实践中,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受到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话汤圆、包汤圆、煮汤圆、品汤圆、赋汤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中掌握包汤圆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教学重、难点】 掌握包汤圆与煮汤圆的劳动技能。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包汤圆的资料和图片。 (2) 糯米粉;各种馅;电脑课件;视频等。 2、学生准备 搜索“元宵、汤圆”的由来及风俗等资料。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话汤圆,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劳动课程活动现场,活动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灯谜的游戏,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出示课件:身穿雪白外衣,心里香甜如蜜。正月十五沿街卖,过了正月没人提。(打一食物) 师:请海铭同学来回答 生:汤圆 师:猜对了,汤圆又叫“元宵”,正月十五是我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