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373109

活动17《春节民俗大调查》(第一课时)(教案)

日期:2025-05-16 科目:劳动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23149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活动,春节民俗大调查,第一,课时,教案
  • cover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春节民俗大调查》(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劳动教育二年级教材《春节民俗大调查》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春节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每个小朋友都喜欢的节日。深圳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深圳的小朋友来自五湖四海,各地春节习俗各有特色。在本课学习,通过学生对自己家乡春节民俗的调查、介绍,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及分享,让学生了解祖国各地的春节习俗,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二年级学生通过前面课程内容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小卡片的制作方法,本课学习强化学生的制作卡片的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调查春节民俗的指导,初步掌握小组合作调查的方法,以用于以后的劳动实践中。 教学设计思路 《春节民俗大调查》一课中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各地春节民俗活动,了解其文化内涵。第二课时着重指导学生参与春节民俗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冬奥期间恰逢春节,世界各地运动员齐聚北京,所以在课程设计中,第一课时是以大家喜欢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带领外国小朋友了解中国春节民俗活动为线索。主要设计思路:以古诗《元日》引入春节民俗活动→ 带领小朋友了解各地民俗→学生通过课前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民俗制作小卡片→分享家乡的春节民俗→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春节民俗进行调查。 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各地春节的民俗活动,明确春节民俗的劳动价值的正确认识。 学生动手制作家乡春节民俗小名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春节民俗大调查活动,初步掌握小组合作调查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学生动手制作家乡春节民俗小名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了解各地春节的民俗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明确春节民俗的劳动价值的正确认识,激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春节民俗大调查活动,初步掌握小组合作调查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一)情境式教学策略,通过各种春节习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春节情境,了解各地春节民俗。 (二)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教师讲解小卡片的制作步骤和小组合作调查的方法、步骤,让学生学会制作春节习俗小卡片,初步了解小组合作调查的方式。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11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2月4日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啦,好多外国小朋友也来到了北京,“冰墩墩”作为形象大使,要带着小朋友们一起过大年!“冰墩墩”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古诗,让小朋友们感受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 王安石有一首诗《元日》写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讲解古诗中的春节民俗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我们过春节的场景,同学们能从这首诗中找出哪些春节活动? 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描写的是放鞭炮的活动; 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换对联的活动。 3.春节的这些民俗活动从古时候一直流传到现在,历史悠久。有了这些热热闹闹的民俗活动,才让我们的春节红红火火,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春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呢?下面我们就跟“冰墩墩”一起探索发现春节的民俗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古诗引入教学内容,能够渲染春节民俗活动的传统文化属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春节民俗活动有初步认识。】 (二)春节之旅,民俗早知道 1.介绍“春节”。 “冰墩墩”先要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中国的春节:春节又称为“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守岁、祈福、祭祀演变而来,因此,春节时的民俗活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祈福。 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