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美丽社区我出力》(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活动是北师大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二年级)活动18“美丽社区我出力”第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社区的基本信息和各个功能区域。通过制作温馨提示牌,为公共设施发声,呼吁大家保护公物;进一步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组建“美化社区小分队”,为社区做清洁。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这一阶段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且逐步具备一定的生活技能。本节课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提高生活技能以及公共服务的能力,体现劳动育人的独特价值。 二、教学设计思路 劳动实践过程中采取教师讲解说明-学生劳动实践-学生课后劳动的思路进行,结合即时的课内外拓展,充实和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能够劳有所思,劳有所获。 《美丽社区我出力》第一课时难度不大,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社区基本信息认识社区功能区域,通过制作温馨提示牌,并在课后挂上特定位置,最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打扫社区清洁卫生。 三、 教学目标 (一)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了解社区基本信息和社区功能区域,为社区服务的过程中,树立公共服务意识。 (二)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制作温馨提示牌和打扫社区卫生。 (三) 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 ,树立劳动光荣和劳动幸福的意识,通过为社区出力,发展公共服务能力能力。 (四)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通过劳动实践认识到美好环境的保持和维护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出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社区各个主要功能区域。 教学难点:制作并粘贴温馨提示牌。 五、 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即: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展示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索社区的功能区域和作用,教师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再通过“制作温馨提示牌”让学生动手操作,为建设美丽社区处理。最后引导学生课后和父母一起通过实践的方式,通过动手处理,建设美丽社区。 六、 课时分配 共分为2课时, 第一课时10分钟 七、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说明 (一) 讲解说明,社区大发现。 活动一:说说“我”是谁? 提问:社区里面有哪些重要功能区域 呢? 1.说出社区功能区域的名称。 2.制作社区功能区域地图。 3.动手制作社区小名片了解社区基本信息。 1.引发学生兴趣。 2.引入课堂主题。 3.了解社区基本信息和功能。 (二)淬炼操作,制作温馨提示牌。 活动二:引导学生制作温馨提示牌。 1.选择一处粘贴温馨提示牌的公共设施,如草地、垃圾站等。 2.根据所学技能制作提示牌。 3.在取得社区工作人员同意后,粘贴提示牌。 学生通过实践制作温馨提示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公共服务意识。 (三)项目实践, 出力流汗,接受磨炼。 活动三:我是环保小能手。 指引学生组建“美化社区小分队”,制定分工计划和任务清单,做好美化社区的准备。 和爸爸妈妈一起组织成立“美化社区小分队”,并制定分工任务表。 2.准备好美化社区的清洁工具,如扫把、一次性手套等。 3.分工合作,分区域清洁社区。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通过劳动实践认识到美好环境的保持和维护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出力。 八、 教学评价 (一)体现劳动教育精神。通过职业劳动探索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生涯规划观念,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精神品质。 (二) 落实立德树人目标。通过劳动教育回归人生命价值的完整意义,获得自我成长与发展,成为会劳动、爱劳动、善劳动和爱生活的人。 (三)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经验。 二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的环境充满兴趣,并逐步发展自己的社会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