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394118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课件(第三课时,共40张PPT)+素材+教案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73次 大小:2857177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年级,第三,教案,素材,PPT,40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风俗的演变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风俗的演变,激发学生传承优良风俗的情感。 2.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关注被人们遗忘的优良风俗。 重点 了解风俗的演变,激发学生传承优良风俗的情感。 难点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文本学习:案例故事(1)案例1:2017年,宁陵县,一位母亲跳河自尽,起因是儿子马上结婚了,无法满足女方提出的购买10万元桥车作为彩礼的要求,觉得对不起孩子,一时想不开,选择了轻生。(2)案例2:2018年,为了给孩子娶媳妇,吴红(化名)花了十几万翻修房屋、花了15万买新车,最后马上订婚了,女方突然要求必须在城市买房,最后,吴红一气之下喝了百草枯。喜事变丧事!2.播放视频素材:“天价彩礼”引发血案!3.提出问题:通过观看案例故事和视频,谈谈你的想法和感受。4..小结并板书课题:风俗的演变 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知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了解文本感知文本反思文本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齐读课题 讲故事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两个案例故事和视频,三个鲜活的生命都是因为“天价彩礼”而去世。高额彩礼会把情感表达变成物质交换,把亲情和爱情变成讨价还价的金钱利益,这一习俗要改变。 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习俗1.文本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2.文本学习:小调查 请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地区有那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3.出示表格: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习俗(1)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习俗(2)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习俗(3)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习俗4.图片+文本学习:有的风俗不仅陈旧落后,还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对于这样的风俗习惯,我们应该加快淘汰或改革,让新风俗引领潮流。(1)低俗闹婚:闹婚是一些地方的旧俗,初衷是为了“热闹”,通过幽默的语言、安排好的环节和有趣的小游戏等来烘托婚礼的气氛,表达宾客对新郎新娘的祝福。闹婚也有界限,超出底线、违背社会伦理秩序,甚至违法犯罪的低俗闹婚,就成了“胡闹”。(2)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很多农村都认为,女儿嫁出去,就成了外人,有有句俗话说“三十晚上的饺子,没外人”,所以自然是不允许女儿在年三十回家了。正月十五也是一样,据说在娘家过,对娘家人不好。简直是离谱!(3)上坟烧纸:每到清明节,人们前往墓前祭祀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因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等传统祭扫方式引发火灾的案例却不在少数,让清明节变成了清明“劫”。教学环节二:讨论有争议的风俗1.文本学习: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需要,应该淘汰;有些风俗是否保留,人们有不同的看法。2.文本学习:辩一辩(1)观点一: 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因放鞭炮而受伤、致残甚至丧命。放鞭炮还会污染环境,鞭炮中的火药在燃放 过程中,会释放出许多有害物质,而且放鞭炮噪音很大,还容易引起火灾,因此要禁止燃放。(2)观点二: 放鞭炮是中国人庆祝节日和喜事时的重要习俗。 过年时,放鞭炮寄托了人们很多美好的愿望,比如期盼新的一年能平安。3.提出问题:对于放鞭炮,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4.文本学习:阅读角清明节 清明节在每年4月5日前后,古时也叫三月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如今除了祭奠逝去的亲人,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